去年夏天,斯德哥爾摩觀光客雲集的舊城發生了一樁事件,讓義大利人對瑞典人有些微詞。話說有位義大利地方官員在大街上「管教」十二歲的兒子,在旁邊瑞典人眼中看來卻成了虐待兒童。這位小官員因此當場被逮捕,並且在斯德哥爾摩看守所蹲了三晚。

這對義大利人來說真正是文化衝擊。自從一九七九年起,瑞典父母對小孩子動粗就算觸犯法律。義大利媒體報導,瑞典法律之嚴格,連對小孩吼幾聲都算犯法呢。兩星期後,該案進入司法審理程序,法官判決男子揪了孩子的頭髮,算是虐待兒童。不過法官看在男子在等候開庭的期間已經被限制出境,也算受到懲罰,因此就省了罰金一項。儘管瑞典人認為法官從輕量刑,但是義大利媒體仍認為這個義大利家庭到瑞典旅遊,卻因為嚴苛的瑞典司法體系,而經歷了一場惡夢。

2003 年九月,瑞典外交部長安娜.林德在斯德哥爾摩NK百貨公司購物時,遭不明男子以利刃刺傷身體重要部位,隔天宣告不治死亡。這讓人聯想到一九八六年瑞典總理帕梅爾和夫人看完電影後,散步回家途中遭不明男子槍擊死亡的事件。同樣是瑞典高階官員遇刺身亡,同樣是身邊沒有隨扈陪同。隨著安娜.林德遇刺的事件影響,外界不再認為瑞典是個萬事美好的烏托邦。

說到瑞典印象,當然不能不提近年來崛起的瑞典犯罪小說。雖然在瑞典人心目中,提到文學經典可能馬上聯想到林格倫的童書或是去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瑞典詩人Tranströmer的詩作,但是對外國人來說,提到瑞典文學絕對是瑞典的犯罪小說潮當道,其中拉森的千禧三部曲可作為代表。這三部曲在全球創下暢銷奇蹟,不僅改編成瑞典電影,好萊塢也跟上這股千禧熱潮,拍了美國版本。除了犯罪小說不能省的謀殺情節,書中多有男性在生理、心理層次欺壓女性的寫實描述。隨著千禧三部曲問世,在外界眼中原本如天堂般美好的北歐國家,開始有了更複雜的層次,引人想深入探究。

說到瑞典,外國人聯想到的不外乎是社會福利、音樂、文學和電影等等。但是不同的國家,對瑞典也有不同的印象。根據瑞典財經報紙《今日產業》的報導,一談到瑞典,日本人聯想到的是養老制度,義大利人聯想到的是流行趨勢和電影,中國人聯想到的則是清新空氣和社會體系。當然距離也是一個關鍵。歐洲國家對瑞典的了解,基本上會比亞洲國家來得廣。但這並非必然。例如瑞典隔壁鄰居芬蘭,就認為瑞典男人全是娘娘腔(愛打扮、說話輕聲細語、讓女人當家等等)。

瑞典很有意思的教授Hans Rosling常說,瑞典人對於世界的印象還停留在二十年前。比方說,瑞典人還以為非洲不先進,很多人不知道非洲大城也有高樓大廈。除了非洲,瑞典人的亞洲印象大約就停在泰國,只要提到亞洲國家,瑞典人可能以為就和泰國差不多。瑞典人聽到筆者來自台灣(TaiWAN)時,通常會很開心地說:「哦,我也到過泰國(THAIland)呀。外國人瑞典、瑞士搞不清楚,瑞典人以為台灣是泰國。

一切,停留在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