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瑞典在非洲買賣黑奴,在今日的非洲迦納建造了卡爾城堡Carolusborg,城堡至今仍在,名為海岸角城堡Cape Coast Castle。)

瑞典也有販奴史

一六四六年,荷蘭籍商人德吉爾(Louis De Geer一六二七年來到瑞典,一六四一年被冊封為貴族)派了一艘船到今日的非洲的奈及利亞買黑奴。船隻載著從非洲買來的奴隸到西印度群島的巴貝多販售,接著從當地購買糖。一九四七年夏末,該船隻回到了瑞典西岸的哥特堡。這所謂的三角貿易在當時歐洲已行之有年,導致數百萬非洲人成為奴隸。

當時在位的瑞典女王克莉絲汀娜支持德吉爾的販奴計畫,一六四九年「瑞典非洲貿易公司」成立,該公司主要由荷蘭阿姆斯特丹與德國漢堡的商人出資。一六五零年,瑞典透過「瑞典非洲貿易公司」與當地非洲國王簽署和約,取得今日幾內亞灣海岸角區域為瑞典的非洲殖民地,開始進行三角貿易:
一、船隻從歐洲出發,載著紡織品、家庭用品和珠寶等前往非洲進行以物易物的買賣。
二、船隻抵達非洲,買來奴隸、象牙與黃金等等。奴隸被轉運到西非外海由葡萄牙人掌控的聖多梅群島當農奴。
三、船隻接著載著香料、甘蔗、象牙和黃金回到歐洲。

「瑞典非洲貿易公司」的運作主要由德國人卡洛夫(Heinrich Carlof)主導,一六五二年,卡洛夫在位於今日迦納的瑞典非洲殖民地建造卡爾城堡(Carolusborg)。當時瑞典有意擴展販奴業務到西印度群島,但一六五七年丹麥與瑞典開戰,瑞典在非洲失去勢力。一六五八年,卡爾城堡落入丹麥人手裡,後來由荷蘭人掌控。一六六四年卡爾城堡被英國人占領,更名為海岸角城堡(Cape Coast Castle),城堡至今猶在。

西印度群島
一七八四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f III)向法國買了位於西印度群島的聖巴特島,建立
瑞典聖巴特殖民地」。一七八六年,瑞典在聖巴特島成立瑞典西印度公司」。瑞典原有意透過這塊殖民地開始擴展高利潤的販奴業務,但一七八八年瑞典與俄羅斯陷入戰事,瑞典的西印度群島販奴計畫因而中斷。一八七零年代,由於維持聖巴特殖民地的開銷逐漸增加,瑞典政府遂打算將聖巴特島賣回給法國。一八七七年,瑞典和法國在巴黎簽署和約,一八七八年,聖巴特島再度歸屬法國瑞典持有聖巴特島共九十四年。至今島上仍可看到瑞典殖民的歷史痕跡,包括島上首要地區名為古斯塔夫(Gustavia),以及以法文與瑞典文並列的地名路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