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Image

böcker i norden

Jamie Chen (info [a t] jamie (dot) se)

Utför översättningar mellan svenska, engelska och traditionell kinesiska.
(賀版主獲頒瑞典作家基金會全年度工作獎助金!)

瑞典偷書賊(三)

apropå Posted on Sun, February 27, 2011 07:12:21

一九七八年,Anders 在烏普薩拉大學修思想史和教育史。22歲就念完所有學課程。之後他跨界研讀法律。法律系畢業之後,又到 Borås 拿了圖書館系學位,可說是求知若渴。

安德斯在烏普薩拉就學期間發現了烏普薩拉大學的老圖書館、也是瑞典歷史最悠久的圖書館 Carolina Rediviva (註一)。一九八六年,安德斯在圖書館實習幾周,瀏覽了 Carolina Rediviva 的國寶級藏書,包括來自中古世紀時期的修道院圖書館書籍,以及十六世紀天文學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1473-1543
使用過的藏書(註二)。

安德斯深深著迷於時間在羊皮紙書頁和雕板印刷文集所留下的歷史印記。他開始進行十八世紀出版物研究,後來這成為他的專門研究領域。一九八七年,卡洛林斯卡學院 (Karolinska
institutet) 圖書館館長 Åke Lilliestam 雇用安德斯半年,安德斯的圖書館生涯在此打下基礎。Lilliestam 表示安德斯是他遇過最天資聰穎的人之一。Lilliestam 給了安德斯一分寫論文的研究書單,讓他接觸圖書館的古老藏書。透過 Lilliestam,安德斯有機會獨自瀏覽圖書館的收藏。包括可追溯至十五世紀末的印刷術萌芽時期書籍。安德斯也閱讀拍賣會及古董書目錄,逐漸學習古書的收藏價值。

近年來歐美對於收藏古書的愛好有增無減,價格也不斷翻漲。除了藝術品,古書也逐漸成為投資買賣的物品。電腦網路世界造就了不少一夕致富的IT菁英。

新富的投資潮反映在古書買賣數字的成長,當然竊取古書的現象也愈來愈常見。全世界圖書館的安全系統多是防君子不妨小人。在美國就發生過偷書賊 Stephen Blumberg 從近三百座圖書古竊取總計兩萬多本藏書,作為私家圖書館收藏的事件。Stephen Blumberg 也是美國史上頭號偷書賊。

但是安德斯不是收藏家,他偷書的動機相當單純。

註一:Carolina Rediviva是拉丁文,意為重新立起的Carolina。Carolina指的是中古世紀時期烏普薩拉最早的校區Academia Carolina。一七七八年拆除,一八三四年 Carolina Rediviva (重新立起的Carolina完工。

註二:哥白尼死於一五四三年,幾百年來科學家數度試圖找到他骨骸未果。2005年八月,波蘭考古學家在據稱是哥白尼下葬地點 Frombork 天主教堂墓區挖掘出一副骨骸,極有可能是哥白尼,但無法百分之百確定。科學家想出絕妙的點子,哥白尼有些藏書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 Carolina Rediviva,說不定哥白尼以手指沾口水翻書時留下的唾液DNA可用來比對,確定骨骸身分。不可思議的是,科學家坐在 Carolina Rediviva 圖書館,屏息翻閱著五百年前哥白尼使用過的書籍,竟在書頁間找到十根髮絲,其中兩根的基因序列與在波蘭挖掘出的骨骸臼齒吻合!這本書是德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Johannes Stöffler (1452-1531)的著作《曆書修訂提議》(Candelarium
Romanum Magnum
,由哥白尼持有多年。十七世紀瑞典攻打波蘭,瑞典國王 Gustav II Adolf
下令取走波蘭哥白尼圖書館藏書作為戰利品。Candelarium Romanum Magnum 就是哥白尼圖書館其中一本藏書。



瑞典偷書賊(二)

apropå Posted on Sat, February 26, 2011 07:04:00

Anders Burius 原姓 Jonsson。Jonsson 是瑞典尋常老百姓的姓氏。他為了爬進瑞典上流社會,替自己造了一個身分,改姓 Burius。他還有一個假名 Karl Fields。Anders Burius 是皇家圖書館主管,Karl Fields 則是偷書賊。安德斯長期扮演雙面人角色,連他的妻子都不知情。

安德斯十一月遭警方收押,十二月三日被釋放。當時他已向警方坦承他身為皇家圖書館手稿部門主管,多年來監守自盜竊取價值總計數百萬克朗的書籍。十二月八日清晨四點半,公寓傳出一陣爆炸轟隆巨響,磚牆被掀飛。附近民眾還以為遭到空投炸彈攻擊。安德斯被埋在殘磚碎瓦中,他的秘密也就此永遠深埋。

當時警方尚未完成偵訊。這下子主嫌犯一死,竊案偵辦調查也半路夭折。接著警方開始展開國際調查,希望能追回被盜走的古書,並追緝一名可疑的贓物收購商。

堂堂國家圖書館主管竟然違背職業良心,監守自盜,是瑞典書界一大醜聞。包括檢察官、警方和皇家圖書館都對此案三緘其口,不向外界透露任何資訊。


根據瑞典自由撰稿記者 Walter Repo 報導,安德斯生前喜歡在午休時間到皇家圖書館外面的 Humlegården 花園散步抽支雪茄,和斯德哥爾摩的學院精英閒話家常。Humlegården 花園是學者的天堂—皇家圖書館建築物有如知識分子的堡壘,自1878年坐落於此。圖書館收藏逾四百萬冊圖書及獨一無二的古書寶物,而古書多藏於安德斯掌管的手稿部。

根據(前)皇家圖書館館長 Tomas Lidman 表示,安德斯文筆相當好。Lidman和安德斯共事八年,Lidman 提到當年瑞典學院常務秘書 Horace Engdahl 找人撰寫諾貝爾圖書館成立百年紀念刊物,Lidman 特別推薦了安德斯。如今這本安德斯主筆的《為文學獎效勞百年》 Hundra år i litteraturprisets tjänst仍在圖書館架上,而安德斯已不復在。




瑞典偷書賊(一)

apropå Posted on Fri, February 25, 2011 07:13:04

2004年深冬的某個清晨,斯德哥爾摩高級住宅區驚傳爆炸案,震驚瑞典社會。死者是謎樣人物Anders Burius,他過著雙面人生活,為人所知的身分是瑞典皇家圖書館資深館員,往來的朋友是精英知識分;不為人所知的身分是偷書賊。他長期竊取圖書館珍貴古書,再搭機將書偷渡到歐洲其他國家,高價轉售給拍賣會。

深冬十二月清晨四點半,他在自家開瓦斯,接著躺在廚房地毯上,等著瓦斯瀰漫整間公寓,再把自己炸個粉碎,與公寓藏書同歸於盡。爆炸威力之猛,公寓大樓屋頂被轟出一個大窟窿。

上個月瑞典國營電視台播出改編自該真實事件的迷你電視影集,影集由Gustaf
Skarsgård詮釋雙面人安德斯。
Gustaf出身電影世家,父親是好萊塢知名影星Stellan
Skarsgård,家中六個兄弟姊妹幾乎全是演員。Gustaf在本片表現令人讚賞,原本讓人感覺有點滑頭不正經的印象,這回演起內心戲相當細膩。




世界如何看瑞典?(三)

apropå Posted on Sun, February 20, 2011 07:12:04

Liselott Bergman相信,深植人心的瑞典形象要改變,不會在一朝一夕之間改變。她表示,「瑞典協會」每年測量瑞典形象指數。她相信瑞典形象到明年不會有太大改變。除非瑞典真的把亞桑傑交給美國,然後麥可摩爾將此事件拍成電影,接著再來四件此類瑞典作法「錯誤」的重大事件,一般人對瑞典的印象才會改變。

不過就長期眼光而言,她相信瑞典形象會改變,「不過並非由於亞桑傑或偏激右派政黨(SD)。」世界上和瑞典關係較不緊密的國家逐漸崛起,對於瑞典這個高生活品質的西方國家形象度會有較大影響。

Lina Kalmteg問:「如果瑞典過於美好形象的泡沫破了,這不是好事嗎?」Liseloot Bergman表示:「絕對是!處於一個全球化的世界,我們必須學著對彼此有更深的了解,這麼一來會發現,一切並不是非善即惡。我們瑞典人需要張開眼睛,這需要外界以更具批判性的眼光來看瑞典,而不是盲目以為瑞典是天堂。」

另一個問題是,是否所有人都準備好正視瑞典較黑暗的一面。或許所有人寧可相信,瑞典就是林格倫筆下的童話世界?

不管怎麼說,「瑞典學院」在其年度瑞典形象報告中確定,今日瑞典人享受的正面形象,是七、八零年代播下的種子。假如過去一年來所發生的事件會影響瑞典形象,那麼2031年的瑞典形象可能不那麼光芒耀眼了。

參考文章來源



世界如何看瑞典?(二)

apropå Posted on Sat, February 19, 2011 07:01:26

英國《衛報》也寫道:「瑞典犯罪小說作家曼克爾(Henning Mankell)和拉森筆下有著右派陰謀和賣春集團的瑞典,或許和現實相去不遠。」去年十一月又爆發另一件醜聞,瑞典Lind & Co出版社出書爆料國王私生活秘辛,書中寫道國王有婚外情、流連脫衣舞夜總會並大方灑錢等等有損皇室顏面的內容。(Carl XVI Gustaf – den motvillige monarken;Thomas Sjöberg 、
Deanne Rauscher與
Tove Meyer合著。Lind & Co出版人Kristoffer Lind這小子厲害,二十歲就創辦出版社。目前才三十一歲。根據最新一期《瑞典書市》雜誌報導,去年該出版社營收3400萬克朗。)

不僅外界對瑞典有既定印象,Lena
Kalmteg表示,瑞典人對外界也一樣:義大利有黑手黨和義大利麵,芬蘭人洗芬蘭浴洗不停,奧利地則有邪惡的男人(Josef Fritzl)把小孩長期關在地下室。但是國際上對瑞典的既定印象相當深刻:社會民主政治、福利制度、金髮波霸、維京人、高稅制、Abba樂團、柏格曼、開放、長襪子皮皮……。

瑞典人一出國,馬上就能體驗到外界對瑞典的既有印象。Lena
Kalmteg表示她在柏林上德文課時,老師對瑞典讚不絕口,經常認為德國要趕上瑞典,還有一段路要走。包括男女平等、以及瑞典文日常生活中不用顯示階級制的「您」尊稱。班上來自其他歐洲國家、南美和美國同學,不少人夢想住在瑞典。Lina Kalmteg不禁納悶Warum?(為什麼?)不過瑞典人嘴巴說歸說,心裡仍然認為瑞典的確在許多方面比其他國家優秀,因此去年大選,瑞典選民把一個偏激極右政黨(SD)送入國會後,瑞典媒體不可置信地表示,不會吧,我們瑞典人怎麼也跟著別人往右走了?

不過Lina Kalmteg也指出,國外對瑞典的印象不如瑞典人自以為的那般強烈。比方說,上周「瑞典協會」(Svenska Institutet)邀請了來自中東與北非的成功年輕女性企業家到瑞典拜訪,她們表示對瑞典幾乎一無所知。「瑞典協會」的瑞典形象分析專員Liselott Bergman提到:「我們瑞典人在世界上並不如自己所想那麼出名。並不是所有人時時都把焦點擺在我們身上。例如瑞典音樂奇蹟並不如瑞典人所想那麼有名氣。而最近瑞典當紅的亞桑傑以及瑞典偏激極右政黨的崛起新聞,頂多是西方國家有大篇幅報導而已。」

註:瑞典偏激極右政黨(SD)的崛起,部分要感謝瑞典納稅人及瑞典政府的慷慨贊助。根據瑞典政黨補助法,一個政黨在大選結果達到4%可進入國會。未達4%但超過2,5%即可獲得國家補助。SD在2006大選通過2,5%門檻,99 99 00克朗入袋。這次選戰,SD砸錢打文宣戰。甚至大手筆買電視廣告。果然一舉奏效。2010年大選,SD順利進入國會。根據統計,瑞典政府發給瑞典所有政黨的贊助金每年高達四億兩千五百萬克朗(?!)。接下來的國會政黨補助,SD每年基本入帳有580萬克朗。



世界如何看瑞典?(一)

apropå Posted on Fri, February 18, 2011 07:15:17

瑞典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是否正在改變?

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去年八月在瑞典與兩名瑞典女子發生關係,後來遭這兩名女子指控性侵,他在離開瑞典之後,遭到瑞典司法單位通緝。十二月他在英國向警方投案。目前此案仍在協商階段,瑞典司法單位希望英國將亞桑傑引渡瑞典。由於瑞典司法單位的作法有些差池,包括是否收押的決定一再更改,以及警方偵訊兩名女子時並未錄音,僅做內容重點整理,其中一名女子的偵訊甚至是在電話上進行,引發外界質疑瑞典司法單位的專業性。有些人甚至揣測這場性侵犯案,事實上可能是政治抹黑。亞桑傑在英國表示,他不相信瑞典司法系統。瑞典總理Reinfeldt趕緊出面聲明,表示瑞典司法絕對獨立公正。對於亞桑傑的律師表示若讓亞桑傑引渡瑞典,瑞典可能把他交給美國處理,後果不堪設想。總理表示,本案絕對是按照瑞典法律進行,而且重點是兩名指稱遭到性侵害的瑞典女子有權讓此案進入司法程序。

瑞典記者Lina
Kalmteg在《瑞典日報》(SvD)撰文表示,近來瑞典因亞桑傑一案以及其他事件,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有逐漸改變的現象。代表著天堂般悠閒生活的河畔紅色木屋,或許已經不再是瑞典的代名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有著偏激的女性主義者,以及憎恨女人的男人的國家。

Lina Kalmteg表示,如果我們把時間倒帶,會發現亞桑傑並不是唯一一個對瑞典看法與瑞典人本身有極大出入的例子。瑞典外交部每個月會彙整全世界媒體對瑞典的報導。過去這一年來,全世界媒體報導瑞典時,內容不僅是瑞典設計、瑞典流行趨勢、瑞典音樂輸出、Volvo、瑞典犯罪小說、瑞典女王儲結婚大典等等正面的消息。

當然千禧三部曲的瑞典作家拉森(Stieg Larsson)是全球媒體的瑞典報導之當紅人物。不過除了他之外,Lina Kalmteg認為對瑞典形象有影響的還有兩個男人:分別是因為性侵多名女子的罪名而被判六年有期徒刑的前警界高官Göran Lindberg。此案嚴重打擊瑞典人民對警界的信任。另一個人是因買春疑雲而下台的前就業市場部長Sven-Otto Littorin。國外媒體大篇幅報導Göran
Lindberg表面上是為兩性平等議題奔走演講的好警察,骨子裡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禽獸。他在演講中提到包括提高女性警察比例的重要性、性騷擾與惡霸欺凌等社會問題、以及尊重等等主題。他特別強調道德與倫理的重要性。事實上,他性侵十七歲在中途之家接受毒/酒癮治療的青少女,而且手法極盡殘忍。事實上,2010年一月,Lindberg被逮捕時,正前往與一名十四歲女童見面,並有準備性侵的嫌疑(車上備有性侵虐待物品)。事實上,他性侵另一位十七歲少女,該少女精神狀態不佳,缺錢買毒品而打算賣春。Göran Lindberg在對方哭著反悔時仍強行發生關係。此外他長期性侵另一名十七歲少女。德國《鏡報》(Der Spiegel)報導:這場官司震撼了北歐童書王國。《鏡報》還寫道,之前大家還以為瑞典最令人聞風喪膽的頭號壞蛋可能是童書作家林格倫(Astrid Lindgren)筆下的小淘氣艾米爾(Emil
i Lönneberga)。



當代寂寞

apropå Posted on Sat, February 12, 2011 21:58:39

「畫面一

一名十六歲的年輕小夥子每天晚上待在房間打電腦。他的父母欣喜他這麼自愛,晚上不到外面鬼混,不喝酒也不嗑藥。

這小夥子叫做Petri Gerdt,2002年十月,他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城外的一座購物中心引爆炸彈。一共有八人在爆炸事件中喪生—包括他自己—另有上百名民眾受傷。事後警方調查發現,年輕人對炸藥著迷已有一段時間,並且在網路聊天室提及要想辦法幹一場『驚天動地的爆炸案』。

畫面二

赫爾辛基一名六十二歲男子被人發現陳屍公寓。他已經死了六年。根據警方表示,之所以沒有人早一點發現他死亡的原因是,他的銀行帳戶運作一切正常:退休金持續存入,帳單也透過自動扣繳系統支付。而且他也持續繳稅,根據國稅局的說法是:「納稅人並未提出必須更改繳稅金額的聲明。如果納稅人並未針對國稅局發出的繳稅單進行更改且寄回,則國稅局視為納稅人同意繳稅金額無誤。」

畫面三

時間是上午十點半。我搭乘赫爾辛基3B電車,坐在一名年約五十歲女子後方,她偶爾大聲罵髒話,偶爾唱聖經詩歌。在我下車時,她暫時沉默,並且忙著在手上的四、五個裝得滿滿的廉價購物商場塑膠袋裡東翻西找。三個小時後,我正好又搭上同一班電車,這時她已經唱到「我們的主是我們的堅強堡壘」。我付錢時,電車司機瞧了她一眼,並且聳聳肩。

畫面四

十二月初某天傍晚五點半,瑞典Knivsta車站。由於電力系統故障,通往烏普薩拉的通勤火車在Knivsta車站停駛,鐵路局表示會派出公車支援,不過這顯然需要一點時間,所有乘客—人數相當多,畢竟是尖峰時段—全都下了火車,站在黑夜中冷得發抖。大家彼此不交談,而是拿出手機講電話,他們打電話給另一半,給成年的兒女,請他們開車前來接人。大約過了二十分鐘,開始有車輛抵達。每輛車裡有一位司機。一名乘客上一部車。我們其他人站在一旁看著。大約在同一時間,第一部接駁公車抵達了。公車很快就擠滿了人,大多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男性。我們其他人仍然站在一旁看著。我旁邊站著一位約莫八十歲年紀的老太太,拄著拐杖。

這些畫面在傳達些什麼?它們傳達的是脆弱的家庭關係:被發現陳屍公寓的六十二歲男子其實有兒女。他們顯然沒想過要試著幫他慶祝六十歲生日。

這些畫面傳達的是,公民角色的薄弱—今日即使人已往生,仍然完全有辦法履行公民義務。

這些畫面傳達的是,福利社會的逐漸鬆垮,以及我們—可以這麼說—愈來愈不願意為彼此擔起責任。

這些畫面傳達的是,良知的逐漸式微變弱。

這些畫面傳達的是,網路以及手機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提到手機,我們每個人都有故事可說。我可以再貢獻一則:我和其他人從機場共乘計程車。我們有三個人坐在後座,我和其他一名乘客試著和司機以及坐在司機旁間的乘客交談,坐在後座中間的乘客拿著手機在講電話。她愈講愈大聲,最後她說:『不講了,我要掛電話了。車上好多人在講話,好吵。』)

可以說,這些畫面傳達的是現代人的寂寞。」

文 :Merete Mazzarella

文章收錄於《當代寂寞》(Den moderna ensamheten)一書



史上最強的小女孩65歲囉!

apropå Posted on Fri, November 26, 2010 13:19:07

史上最強的小女孩皮皮長襪子今天歡慶六十五歲生日。六十五歲也是瑞典一般退休年齡,這麼說來,皮皮長襪子可算是瑞典最有朝氣活力的退休老人囉。

話說六十五年前的今天,在同樣白雪紛飛的一九四五年的斯德哥爾摩,作家林格倫抱著剛出版的第一本皮皮長襪子回家,並且把這本書送給了女兒卡琳。皮皮長襪子這個名字,就是卡琳的巧思。

自此皮皮長襪子在全世界創下千萬本銷售量,翻譯成六十幾種語言,也多次改拍成電影。在2010年的今天,皮皮長襪子和同樣辣嗆的瑞典女生莎蘭德一同稱霸武林。

根據最新一期富比世(Forbes)雜誌報導,創造出令敗類聞風喪膽之超級駭客莎蘭德的瑞典作家拉森(Stieg Larsson)今年榮登富比世十大「天堂族吸金名人」(Top-Earning Dead Celebrities)第六名。前五名分別是傑克森(2009年成為天堂族會員)、貓王(1977年意外入會)、魔戒作者托爾金(1973年加入天堂族會員)、史努比主人Charles Schulz(2000年入會)、披頭四John Lennon(1980年意外入會)。

再把話題轉回皮皮長襪子。在林德倫的老家溫莫比(Vimmerby),今天林格倫家族的Saltkråkan出版社招待溫莫比退休老人吃生日蛋糕,喝咖啡聊是非。

林格倫已在2002年正式加入天堂族。而皮皮長襪子依然精神十足地陪伴著一代代的小朋友成長。這一刻,手上拿著瑞典童書作家Elsa Beskow一八九七年出版的『小小老太婆的故事』(Sagan om den lilla lilla gumman),這小老太婆如今超過兩百歲年紀,繼續在書頁上追著貓咪跑。文學的微薄力量,與時光抗衡,拒上天堂。



獻給未成名的|Nobelpris till okända

apropå Posted on Tue, December 15, 2009 22:40:16


最新一期瑞典書市Svensk
bokhandel
雜誌提到,有些人總會碎碎念諾貝爾文學獎老頒給沒幾人聽過的作家。可是說到得獎人默默無聞的情況,諾貝爾文學獎可能得靠邊站了。

話說一九七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澳洲作家Patrick White在1974年用諾貝爾文學獎金年創立了Patrick White Award,此項文學獎立意在於鼓勵(獎助)創作多年卻未曾獲得世人肯定的較年長作家。今年得獎者是Beverley Farmer,在獲獎之前,Wikipedia上找不到這位作家的任何資料。

如果沒有世人的注目與掌聲,一個作家靠什麼養分存活?




島嶼、城市與綠天使(Öar, städer och gröna änglar)

apropå Posted on Wed, October 28, 2009 11:36:30

2009.10.27

這日瑞典作家協會(Sveriges Författarförbund)與邀請了來自斯洛伐尼亞的三位詩人,舉行一場名為「島嶼、城市與綠天使」的文學座談,一場詩歌朗誦與探討詩歌翻譯的心靈饗宴。

這場座談是由翻譯並出版其中兩位斯洛伐尼亞詩人作品的Rámus出版社主辦。這家小出版社位於瑞典第三大城Malmö,由兩位對文學懷抱熱情的年輕人經營,出版小眾文學。Rámus網站是這麼說的:

“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books, you know – but not much more”

Morrissey

座談會上,由主持人Jonas Ellerström(亦是譯者、出版人)就三位詩人不同的風格,用心準備了許多切入要點的問題。(Ellerström濃濃的瑞典南部skånska口音,說起英文帶點英國腔,一派牛津紳士風範。他剛過五十一歲生日,所經營的Ellerströms出版社也堂堂邁入第26個年頭。)

這三位詩人分別是在國際文壇上頗負盛名的Tomaz Salamun、曾主辦斯洛伐尼亞Medana詩歌節的Ales Steger、以及本身亦為建築師的Lucija Stupica。同時出席這場座談的還有兩位譯者Jan Henrik Swahn以及Sophie
Sköld。


(《物之書》Tingens bok;Aleš Šteger著,Morgan Nilsson譯,Rámus出版)

(《在印痕醒來時》När avtrycken vaknarLucija Stupica著,Jan Henrik Swahn譯、跋,Rámus出版)

Jonas Ellerström對Tomaz Salamun提出算是較為保守的探討身分認同的問題。由於Tomaz Salamun自七零年代起即長時間旅居美國,亦曾在匹茲堡大學任教,有些人將他歸為美國詩人。Ellerström詢問Salamun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分定位。Salamun表示自己是斯洛伐尼亞詩人。至於詩作英譯方面,他會尋找母語為英文的詩人來擔任翻譯重任。他自己也曾譯介了多位美國詩人。

年僅三十六歲的Ales
Steger整個人散發明星氣質,他以感情飽滿的聲音輕柔念詩,滿室溫馨,教人頓時忘了深秋的蕭瑟就在屋外徘徊。

Jonas Ellerström詢問Ales Steger舉辦Medana詩歌節的主要用意。若是為了強調斯洛伐尼亞的國家定位,為何廣邀世界各地的詩人到斯洛伐尼亞。Ales Steger回答,與其說邀請世界到斯洛伐尼亞,不如說是斯洛伐尼亞邁出步伐往外走,去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他也提到,在村莊舉辦詩歌朗誦時,村婦還會在朗誦結束之後,留下來彼此討論是瑞典詩人說的有道理、或者義大利詩人的作品比較有看頭。他說那樣直接的群眾回應是他辦詩歌節最寶貴的收穫。

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Lucija Stupica與其譯者Jan
Henrik Swahn的對話。Jan Henrik Swahn提到,當Rámus出版人Per
Bergström請他翻譯Lucija Stupica的詩集時,他可是一個斯洛伐尼亞字都不懂!而且出版社只給他八個月的時間翻譯詩集。聽到這兒,我嘴巴是整個O型地愣住。不過他補充表示,自己懂波蘭文以及一點點的捷克文,也算是小有幫助囉。

此外他認真地說,自己之所以能翻譯Lucija Stupica的詩,是因為他「懂」Lucija Stupica的作品。看他和Lucija Stupica深具默契的互動,透過文字的知心邂逅,內心有暖暖的感動。

Jonas Ellerström詢問Lucija Stupica旅程對她的意義。她表示人生中最重要的旅程是內心的那場旅程。她也提到特別提到孤獨之於她,乃是寫詩不可或缺的元素。




轉角,看見瑞典作家林格倫

apropå Posted on Sat, July 25, 2009 13:42:40

斯德哥爾摩是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北國之都。陽光灑落,在不經意的街頭轉角,每每充滿令人驚喜的書香一隅。位於市區的泰格涅公園就是這樣一個小角落。

讓我們話說從頭吧。
《米歐,我的米歐》是瑞典國寶級童書作家林格倫(Astrid Lindgren, 1907-2002)一九五四年之作。
(Jamie所譯的繁體中文版本將於秋天出版,敬請期待。)

翻開《米歐,我的米歐》一書,映入眼簾的正是泰格涅公園。
一九五四年十月的一個黃昏,米歐一個人來到泰格涅公園,坐在公園的長凳上。

泰格涅公園就在米歐家對面,米歐只要越過烏普蘭路(Upplandsgatan),就可以到公園裡玩耍。(站在公園裡可以看到米歐家,就在紅色小遮陽篷樓上。)

(今日長凳依舊在,獨不見米歐身影)

立於公園的書摘看板,出自林格倫的《米歐,我的米歐》(Mio, min Mio):
「這時我差點哭了,沒有真的哭,但是只差一點點,因為我覺得
好孤單。我走到泰格涅公園裡,坐在長凳上,公園裡一個人也沒有,大家都回家吃晚餐了。天色已經暗了,而且開始下起毛毛雨。但是放眼望去,四周萬家燈火明
亮……。我似乎覺得,在所有燈火明亮的屋舍內,都有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坐在一起。只有我獨自一人坐在外面的黑夜中,獨自一人。」

一九九六年,林格倫老奶奶也來到公園裡,和所有孤單的孩子們作伴。

林格倫老奶奶的多部著作,場景都在泰格涅公園以及附近的瓦薩區(Vasastan)。
一九九六年,公園裡豎立她的雕像,以茲紀念。

下次經過泰格涅公園,說不定會瞥見米歐的身影哦。



Midsommar遇見你

apropå Posted on Sun, June 21, 2009 22:53:17


(立於斯德哥爾摩Djurgården島Framnäs水畔的Jenny Lind雕像,Eric Rafael-Rådberg之作。)

每天使用瑞典貨幣,是否注意到五十克朗紙幣上印有一位氣質優雅的瑞典美女呢?她乃是有瑞典著名的女高音聲樂家Jenny Lind (1820-1887)。Jenny Lind是瑞典第一位蜚聲國際的演唱家,由於歌聲婉轉動聽,有「瑞典夜鶯」之美名。


Jenny Lind原名Johanna Maria Lind,九歲進入瑞典皇家戲劇院(Kungliga Teatern)接受專業音樂訓練,十歲開始登台演出,十七歲時已是瑞典皇家歌劇院(Kungliga Operan)大受歡迎的演唱家。一八四零年,僅二十之齡即被遴選為瑞典宮廷演唱家暨瑞典皇家音樂學院院士。之後曾到歐美各地包括德國、英國、美國巡迴演唱。

她在萊比錫與維也納演唱期間,與著名作曲家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合作甚密,孟德爾頌甚至曾為她量身訂做歌劇Lorelei,只可惜孟德爾頌在一八四七年早逝,因此這部歌劇並未完成。一八四七年Jenny Lind在倫敦的首唱,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也前往聆聽,可見Jenny Lind當時知名度與演唱水準之高。

一八五二年Jenny Lind在波士頓與鋼琴家Otto Goldschmidt結為連理,改名為Jenny Lind-Goldschmidt。

雖然Jenny Lind長年定居海外,不過仍心繫祖國瑞典,經常捐款贊助瑞典慈善機構。一八四七年至四八年,Jenny Lind在瑞典皇家歌劇院演出,慷慨將部分收入捐給基金會,贊助音樂系學生到各地演出所需的旅行費用。

到了一八七六年,這筆基金超過八萬三千克朗,她將半數捐給瑞典皇家音樂學院,半數捐給皇家藝術學院。這就是今日Jenny Lind獎學金(Jenny Lind-stipendiet)的前身。Jenny Lind獎學金自一九六五年起由皇家音樂學院頒發給年輕資優音樂系學生。獲獎人可得到四萬克朗獎學金及Jenny Lind禮服一套,並有機會在瑞典及美國進行巡迴演出。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也設有Jenny Lind獎學金,獲獎人同樣可獲得美國、瑞典巡迴演出機會。



European Parliament elections 2009

apropå Posted on Fri, May 29, 2009 21:18:59

歐盟議會大選將於六月四日至七日期間,在歐洲二十七個會員國同時舉行。
屆時全歐洲將選出共計736位議員,做為歐洲五億人民的代表。這也將是史上規模最大的跨國選舉。

這場歐盟議會大選,瑞典投票日訂於六月七日。有投票權的瑞典公民應該都已收到中央選委會寄出的投票通知單。

(在瑞典選舉期間,街頭會出現這樣的「選舉小木屋」valstugor,民眾可前往和政黨代表直接做意見交流。)

在瑞典投票非常方便,甚至可以提前投票。只要帶著投票通知單和身分證件,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即可完成投票程序。這幾個星期,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門口都掛有「可在此處提前投票」的水藍色旗幟。

(圖書館前插有Här kan du förtidsrösta「可在此處提前投票」的水藍色旗幟)

身心障礙者可委託他人代為投票。住在偏遠地區交通不便者,可麻煩郵差代為投票。
住在國外的瑞典公民,可到瑞典駐外單位投票,也可選擇函寄投票的方式,只要向瑞典選委會或戶籍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申請選票資料,再將選票寄回瑞典即可。

(「選舉小木屋」後方的擎天柱狀物是斯德哥爾摩市中心著名地標:Kristall – vertikal accent i glas och stål (“Crystal – vertical accent in glass and steel”),後方玻璃建築是文化中心,斯德哥爾摩市立戲劇院也在其中。)

歐盟議會大選每五年舉辦一次。上回是2004年,當時瑞典投票率僅37%,相較於2006年瑞典大選高達80%的投票率,這樣偏低的比例確實顯示了瑞典選民對這場選舉的不重視。

瑞典將選出十八位議員到布魯塞爾。這場選舉另設有百分之四的政黨門檻,若政黨所獲得選票未過門檻,將無法瓜分到任何席次。


(斯德哥爾摩街頭的競選人海報)



Upplandsgatan 13

apropå Posted on Fri, May 22, 2009 12:14:04


一九五四年,在斯德哥爾摩的烏普蘭路十三號,住著一個小男孩,他叫做米歐。

泰格涅公園就在米歐家對面,米歐只要越過烏普蘭路,就可以到公園裡玩耍。
(站在公園裡可以看到米歐家,就在紅色小遮陽篷樓上。)


(歡迎來到泰格涅公園)


一九五四年十月的一個黃昏,米歐一個人來到泰格涅公園,坐在公園的長凳上。


(米歐,你在哪裡?)

「這時我差點哭了,沒有真的哭,但是只差一點點,因為我覺得好孤單。我走到泰格涅公園裡,坐在長凳上,公園裡一個人也沒有,大家都回家吃晚餐了。天色已經暗了,而且開始下起毛毛雨。但是放眼望去,四周萬家燈火明亮……。我似乎覺得,在所有燈火明亮的屋舍內,都有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坐在一起。只有我獨自一人坐在外面的黑夜中,獨自一人。」
–《米歐,我的米歐》(1954)
林格倫著 (1907-2002)


一九九六年,有個叫做林格倫的老奶奶也來到公園裡,和所有孤單的孩子們作伴。

林格倫老奶奶的多部著作,場景都在泰格涅公園以及附近的瓦薩區。一九九六年,公園裡豎立她的雕像,以茲紀念。

值得一提的是,公園裡早在一九四二年就有另一位文壇巨人的雕像:

史特林堡是也。
史特林堡的裸體雕像,巨大雄渾,叫人簡直不敢直視。

相對之下,一旁的林格倫老奶奶顯得渺小許多。
不知這兩位文學巨人,夜晚守著公園都聊些什麼話題呢。



誰有資格自稱作家?

apropå Posted on Tue, April 14, 2009 16:51:50

這是瑞典書市雜誌SvB做的一項迷你問卷調查。
問:誰有資格自稱作家?

Mats Söderlund(瑞典作家協會會長、作家)答:
這很清楚是良知問題。如果你覺得自己確實是作家,就可以自稱作家。不管是在著作已經出版之後或者是在尚未有著作出版之前都可以。

Johanna Ögren(Bokhora.se「書婊子」網站)答:
關於何時可以開始自稱作家,這有明確的規定。不過我認為應該可以稍微放寬兩本出版書籍的規定。作家是一種狀態,而不是某種測量值。

Ida Jessen(作家)答:
這是個性問題。我是在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會的三年獎助金之後,才開始對外以作家自稱。我真羨慕那些在出版了第一本書就很直接稱呼自己是作家的人。我心想,他們肯定知道自己寫的書很棒吧。(酸?)

Ola Larsmo(作家)答:
正式規定是,必須在出版了兩本書之後,才能向瑞典作家協會申請會員資格,這是很好的最基本條件。不過在媒體界,大家都自稱是作家及什麼的,彷彿作家不是真正的職業,像是作家及歌手、作家及記者、作家及走鋼索的人……。作家要不就是職業,對於投入這項職業的人有一些專業要求,不然就不是。



Välkommen till Göteborg!

apropå Posted on Sat, September 27, 2008 00:51:30

在哥特堡與冰島相遇
Blog Image(Georg Guðni)

為了哥特堡國際書展,踏上瑞典這西岸大城。哥特堡目前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觀光客特愛的藍色電車spårvagn (tram,在地面和公車、汽車共用馬路,時常出現路人奔逃、險象環生的畫面,或者是我多慮了)、擠滿人潮的書展和聽不完的研討會,而是這幅意外發現的冰島畫家Georg Guðni的畫作Landskap。這幾天下榻Elite Plaza Hotel,飯店是一八八九年的古建築,在原有的建築格局,融入現代感與設計巧思,非常有意思。
在飯店餐廳用餐途中(松露奶油算不算是最沒有必要的發明?),前往地下樓的盥洗室。下了大理石階梯來到洗手間,需要飯店的通行卡才能進去。一進入之後,左手邊有一小幅Andy Warhol的貓王在打招呼,正對面,則是這幅讓我幾乎忘了下樓原因的Landskap。讓人聯想到Rothko,有那麼一點類似。又,Rothko的畫作九月二十六號起在倫敦Tate美術館展出。前天英國衛報評論家不客氣批評了Rothko的作品,不過Rothko迷應該還是會去朝聖一番。
又,隔壁桌客人不會是瑞典學院院士Sture Allén夫婦吧?

書展是集體大拜拜,不少瑞典神祇/名人出沒,包括最近撈過界出犯罪小說的前司法部長Tomas Bodström(以前還當過足球員)、電視台文化節目主持人/小說家Daniel Sjölin、文化部長、一大堆電視台主人持人。在瑞典當名人有個好處,那就是瑞典人看到你的時候,不會有人尖叫搶著要簽名,否則會被稱為是osvenskt (unswedish非瑞典人的,大致上我認為它是個負面的形容詞)的行為。



ett intressant möte med författaren Ulf Stark

apropå Posted on Tue, September 16, 2008 21:59:39

Det är inte varje dag man träffar en svensk författare vars bok man har översatt. Och mötet med den svenske barnboksförfattaren upplevdes som overkligt men inte mindre spännande. Ulf Stark var alldeles vänlig när jag gick fram och presenterade mig med hans bok Hunden som log på kinesiska i handen.
Vi skrev autografer åt varandra, och det uppfattades som ett kollegialt tillmötesgående. Tack så mycket, Ulf!

在斯德哥爾摩文化中心的一場童書研討會上,真開心遇到瑞典童書作家Ulf Stark。Ulf Stark一頭白花花的頭髮,非常親切和善,我鼓起勇氣上前自我介紹,他立即開心與我握手和擁抱。幾年前曾為遠流出版社翻譯過Ulf Stark的

Hunden som log《微笑的狗》。他已經忘了自己是否收到過繁體中文譯本。我請他幫我簽名,他也請我幫他簽名(手抖…),很可愛的童書作家。

《微笑的狗》(Hunden som log)
瑞典原著作者 Författare :沃夫.史達克(Ulf Stark)
譯者 Översättare:陳靜芳 (Jamie Chen)
出版社 Förlag:遠流 (Yuan-Liou, Taiwan)
出版日期 Utgivningsdatum:2005.06
語言 Språk:繁體中文 (Traditionell kinesiska)
ISBN:9573255286

Blog Image
Blog Image



北歐史前石雕

apropå Posted on Sun, August 31, 2008 22:09:00

Hällristningar vid Nämforsen 南溪史前石雕遺跡。(詳細介紹在此)

Blog Image

南溪(Nämforsen)位於瑞典北部諾爾蘭區(Norrland)盎格曼蘭省(Ångermanland)的涅斯歐克(Näsåker),從蘇雷弗提歐(Sollefteå)順著悠悠的盎格曼大河(Ångermanälven)直上,就在蘇城與雍瑟勒(Junsele)之間。

六千年前的寶貴石雕,沒有任何的人工圍欄或防護。指尖拂於其上,瞬間的感動,跨越時空隔閡。六千年前的維京子民,曾經在這塊土地上與大自然搏鬥,石雕記錄了他們的生活。孕婦,小孩,龍骨大船,歷史的輪廓一刀刀刻印在溪邊石板上。北歐的龍和中國的龍不無神似之處。或許六千年前,歐亞先民都是巨龍的子民?

Blog Image

(南溪水聲淙淙,猶在記憶裡奔流)

Blog Image

(三隻可愛的紅傢伙)

Blog Image

(min favorit, så klart!)

Blog Image

(Junsele動物園。大家通常專程到此觀賞罕見的白老虎和白獅子。不過在豔陽天下,兩隻前腳泡在浴缸裡的麋鹿也很性感的。)

Blog Image

(獵女巫的故事。下回再敘。或許你已經看過Jan Guillou的女巫專題報導?)



Tack!

apropå Posted on Sun, July 27, 2008 22:10:15

Blog Image
Ett stort tack till LW och B-O för en underbar resa i Norrland!



「譯者才是寫書人」av Lars Ryding

apropå Posted on Sat, July 12, 2008 00:03:48

昨天《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專欄作家Lars Ryding寫了一篇名為「譯者才是寫書人」(Det är översättaren som skriver boken)的文章。
中譯整理如下:

“Det är översättaren som skriver boken” (「譯者才是寫書人」)
作者:Lars Ryding
中文翻譯:陳靜芳

說來或許(瑞典)讀者會覺得訝異,不過暢銷書Flyga drake (中譯《追風箏的孩子》)不是Khaled Hosseini所寫,剛出版的續集Tusen strålande solar也不是他所寫。但是書皮和書內頁明明都印有Khaled Hosseini的大名。書背也有。書脊也有。 既然如此,我怎麼能大言不慚的說不是他寫的呢?簡單得很。Khaled Hosseini根本不懂瑞典文。他的確以英文寫了The kite runnerA thousand splendid suns。英文是他的語言。後來書經過翻譯,瑞典讀者閱讀的是譯者Johan Nilsson的語言,瑞典文。Johan Nilsson身為譯者,當然依循Khaled Hosseini的文本,但是文字選擇、語調和層次拿捏,都是譯者Johan Nilsson的巧思與心血。
語言和語言之間並沒有僵化機制的對應關閉,因此每一個字並不是只有一個可能的翻譯或表達方式。(謝天謝地,還好沒有,否則就太枯燥乏味了!)試想,讓三個不同的人將The kite runner翻譯成瑞典文。結果當然是三個不同的文本!類似,但是絕對不同。
將屠格涅夫(
Turgenjev)的小說Rudin翻譯成瑞典文的譯者Nils Håkansson在提到新譯這本書時,曾經做了個比喻。我們在觀賞一幅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圖畫時,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市政廳,而是建築師Ragnar Östberg之心血創作的重製品。同樣的,翻譯乃是以一個新的語言,透過個人的詮釋,來重新組織文本。因此Håkansson認為譯本有兩個作者。
書評家如果以「文字生動
優美,躍然紙上」來描述某位外國作家,顯然是沒搞清楚狀況了。Christina Gullin在其著作譯者的聲音》(Översättarens röst)曾提到某瑞典評論家的評語:「文字平衡感大師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在新書中歡慶勝利。」伯吉斯懂瑞典文耶!
任職本報的瑞典著名譯者Caj Lundgren在Gullin的書中,將譯者一職比為鋼琴師。譯者無法更改樂譜上的音符,但是譯者能夠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音樂。鋼琴師和譯者都是在明顯界定的框架內創作的藝術家。
偶爾在音樂會海報上,鋼琴師名字的字體會比作曲家的名字大得多。但是在書本的世界,可不是這麼一回事。讀者永遠不會看到書皮上這樣寫:
Blog Image
譯者Johan Nilsson著
(書名)Flyga Drake
改編自Khaled Hosseini的小說

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辯論議題,我已經聽到出版界傳來哈欠聲連連,對出版界而言,作者才是大明星,譯者只是幕後工作者。
在此筆者希望表示一點異議,畢竟本人也曾經在幕後代打過一些雜工。筆者在此有個不情之請,希望讀者下回在讀到某翻譯書籍且看得津津有味時,能夠至少在心裡對譯者表達一半的心意。至於譯者的名字,只要讀者認真在書上翻找,應該可以找到的。

文章出處



God jul och gott nytt år!

apropå Posted on Mon, December 24, 2007 12:27:05

Blog Image

(圖片來源)

祝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Lägg dig med det gamla å vakna upp med det nya”!



“Nakentavla”

apropå Posted on Thu, December 06, 2007 22:18:17

“Jag älskar sitta här. Allt är vad det är, ger inga tecken. En ren närvaro som är av djupaste frånvaro: att leva mitt inne i den nakna tavlan.”
–“Nakentavla” av Katarina Frostenson



« Prev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