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瑞典林格倫文學大獎得主阿根廷畫家Isol所繪的Numeralia,文Jorge Luján,瑞典五月出版)

就獎金數目而言,瑞典林格倫文學大獎乃是全球大二大文學大獎,僅次於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就林格倫文學大獎的國際知名度而言,瑞典文壇所持觀點不一。

對瑞典出版社而言,諾貝爾文學獎與奧古斯特文學獎(相當於布克獎)等於是作品暢銷保證。至於鎖定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的林格倫文學大獎,得獎人的作品在瑞典不一定跟著大賣。

瑞典國寶級童書作家林格倫2002年辭世,為了紀念她,瑞典政府同年設立了林格倫文學大獎,由納稅人贊助獎金五百萬克朗。林格倫文學大獎,今年堂堂邁入第十一年。這十一年來,這世界級的兒童青少年文學大獎得主來自世界各個角落,包括巴西、美國、英國、日本、委內瑞拉、澳洲(已有兩屆得主)、比利時、荷蘭和阿根廷等國。

問問國際出版人,到底林格倫文學大獎的知名度如何呢?

根據最新一期的瑞典書市雜誌報導,荷蘭得主七十歲童書作家Guus Kuijer的出版人Bärbel Dorweiler表示,從事童書這行的出版人、書商和圖書館員等等都對林格倫文學大獎多有了解。這項文學大獎掛了林德倫大名、常被拿來與諾貝爾文學獎相提並論,而且高達五百萬克朗的獎金,這些元素都讓人對林格倫文學獎另眼相看。

隨著主辦單位在今年三月於波隆那國際書展公布今年得主,同樣出席書展的瑞典出版界對於林德倫大獎的知名度則持不同看法。

瑞典第一大出版集團邦尼耶旗下的童書部門主編Eva Dahlin表示,例如2011年的得主Shaun Tan雖然澳洲知名的重要童書作家與插畫家,但是就澳洲出版界人士表示,Shaun Tan獲獎的消息並未在澳洲引起旋風般的大篇幅報導。(筆者有幸於2008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文學與翻譯國際會議上與Shaun Tan有過一面之緣,Shaun Tan靦腆友善又謙虛,令人印象深刻。)

2008年,同樣來自澳洲的Sonya Hartnett獲頒林德倫文學獎,出版她作品的企鵝出版社主編Laura Harris卻未聽過林格倫文學獎。

Laura Harris表示她當然知道林德倫這文壇巨人。今日世界的眼光慢慢聚焦在這文學大獎,除了遴選得主的委員會注重文學品質第一之外,獎金數目當然也是一大焦點。

林格倫文學大獎有助於提升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的國際地位,對於出版社而言,旗下的作家或插畫家獲獎,當然也是與有榮焉,不過得獎對於書籍銷售量是否有成正比的明顯效應,倒是不一定。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委員會注重文學品質第一,並不在乎作家或插畫家是否已有國際知名度,因此所選出的得主經常並非主流的暢銷書作家或插畫家。不過有了這大獎加持,暢銷數字卻未能跟著正面成長,瑞典文化部負責林格倫文學獎頒發事宜的Helen Sigeland認為出版社也應該負起積極打書的責任,不能被動地等著得獎後書籍會自動狂銷大賣。出版界則認為委員會應該推選較有名氣的得主,對於銷量才能有正面效應。

包括今年的得主在內,至今林德倫文學大獎得主共計有五位男士、六位女士與兩個文學組織。林格倫的孫女也是委員會委員之一,代表林格倫家族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