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0109)是法國哲學家西蒙波娃的百年誕辰紀念日。瑞典國營電台SVT 2為了慶祝,前天就開始撥放西蒙波娃和沙特的相關影片。分別是七號播放的「花神咖啡館的戀人」(Les Amants du Flore/ De älskande på Café de Flore),昨天和今天晚上(22:25)則是播放上、下兩集以沙特做主軸的「沙特–激情的年代」(Sartre, l’âge des passions / I passionernas tid)。兩部影片截然不同,分從不同的年代與角度切入。在Les Amants du Flore,西蒙波娃的角色著重在女性追求經濟獨立與性自主的描述,在Sartre, l’âge des passions,她則是被賦予一個近似母親的看護者與旁者角色。

或許正如羅蘭巴特在「作者之死」(La mort de l’auteur)所言,文本才是主角,讀者的詮釋才是重點,推敲作者的本意沒有意義。或許西蒙波娃與沙特的生命在成了眾人探討的文本之時,詮釋權屬於讀者,屬於觀眾。作者本身已被消音,無法發聲。也或許,讀者的詮釋構成了文本的一部分。畢竟,如果沒有眾人的推崇,不會有今日的西蒙波娃和沙特。文本與文本的詮釋不再處於對立的狀態,也不是一體兩面,而是在一種保持些許距離(Derrida所謂的play)的曖昧關係。

SvD專文連結 (今天得忙著趕稿,這篇文章有興趣的人先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