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Image

böcker i norden

Jamie Chen (info [a t] jamie (dot) se)

Utför översättningar mellan svenska, engelska och traditionell kinesiska.
(賀版主獲頒瑞典作家基金會全年度工作獎助金!)

爺爺炒花生

Dagbok Posted on Mon, October 03, 2011 20:07:47

爺爺有一口健壯的好牙,而且和他那個年代的大部分田庄男子漢不同的是,他既不抽菸也不喝酒,因此牙齒可是又大又白。
到了七十歲的年紀,啃起甘蔗、嚼起花生可是咯哧咯哧,俐落得很。
花生是爺爺最愛拌飯的小佐菜。不管是蒜味花生或裹了麵粉及芝麻炸過的花生他都喜歡。
當然隨著一個人對美食的喜愛與重視,對於美味的要求也會隨之提升。這個理論應用在田庄漢爺爺身上也通。
話說小時候有一回田裡花生大收成,除了大部分直接售給大盤商,部分也送去花生油廠榨成有機花生油,另外又有一部分留家裡當存貨。有天爺爺請母親炒些花生來配飯。
母親的廚藝在家中嘴刁的大大小小每天嫌這嫌那的加持可說是每日精進。
不過那天炒出來的花生就是不對爺爺的胃。
這時年紀還小的我有點替媽媽抱不平,仰著頭對坐在餐桌板凳上的巨人說:
「爺爺啊,如果你嫌這花生不好吃,那麼你就炒盤好吃的花生來嚐嚐,下回媽媽學到你的好本領,一定也能炒出同樣美味的花生囉。」
想不到爺爺竟然接下這張戰帖。二話不說就往廚房走。
廚房從來就不是爺爺的地盤,看著他穿著黑松汽水白色汗衫搭涼快短褲的背影,這下子小朋友們也跟著往廚房跑,等待一場好戲上演。
瓦斯爐開關究竟要往右轉或是往左轉,嗯,反正就是個小細節嘛,有什麼難的,爺爺想了一下,就是不開口問。
這一家之主的面子是要撐住的。
好不容易終於啟動了瓦斯爐,倒入用來保持花生溫度的乾淨白色海砂,讓砂子加熱到一定溫度再放入花生炒至熟透且花生殼正好與花生欲離未破的完美狀態。
這,就是問題所在。
話說火侯這個概念和爺爺的日常生活算是兩條平行線,這一天難得有了第一次的交會。
當然談不上掌握了。
一群小朋友拿著塑膠小凳子再踮起腳尖,往鍋裡一探,發出驚嘆聲:
「哇,爺爺,是黑土豆耶。比媽媽炒的花生更黑哦。」
這時爺爺嘴巴喃喃唸著:「瓦斯爐真是歹用啊」,然後頭也不回地邁步踏出「灶腳」(台語:廚房)。那是爺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下廚。

我心想,今天,如果能吃到爺爺親手炒出來的黑土豆,會是多麼幸福的事呢。



灶腳的回憶

Dagbok Posted on Sun, October 02, 2011 16:19:23

難得周末有時間下廚,燉個印象中的媽媽拿手大骨湯。
昨天英國廚師Rick Stein在BBC節目去希臘科弗島探索小島美食。
小島餐廳廚師就說,拿一份相同的食譜,兩個人會做出兩道不同的菜。
我完全同意。
大骨湯,食材簡單,但是就是熬不出媽媽的味道。

童年的灶腳,小時候鄉村還有大灶,過年「炊粿」效果特佳,因為火力超強。
過年小朋友最樂,廚房裡端出一道道美食。
灶邊幾個大人奮力拿著自家製的粗粗厚厚竹棒子,揮汗攪著大鍋裡的年糕。
糖非常阿莎力一斤一斤的灑,咻呼咻呼攪啊攪,糖糕高溫邊冒泡。
這時小朋友其實不准待在灶邊,但是小時候對於美食就有一種癡狂的我,就是不肯放棄目睹這精采的年糕製造過程。
年糕終於「攪和」好了,分別倒入鋪了玻璃紙的容器中。趁熱以抹了油的飯匙將表面抹平。阿嬤說這樣拿來拜神才有誠意。
年糕必須等涼了才好吃。數天後可以用油煎,軟軟QQ,又是一種好口味。

一邊製作年糕,另外一組人負責製作紅龜粿。
紅龜粿和年糕的基本食材都是米漿,米泡水磨成米漿,裝入厚棉布袋,放在長凳中間,上壓扁擔,扁擔兩端以繩捆緊於長凳。
如是壓數時,待水滴乾後,米漿已成固體狀的米糰,這時就可以開始製作各種粿類美食。
紅龜粿必備工具當然是紅龜模具。
製作粿必須先將米糰揉碎,取少量煎成黏稠狀(這有點像做麵包時加酸味酵頭),再與剩餘大量米糰揉成軟硬適中的粿糰。

再來是「小紅帽」。
紅龜粿之所以紅,是加了「紅花粉」,其實應該就是食用紅色素。
擀紅龜粿必須分成紅白兩組,一組擀較大片的白粿皮,一組擀較小片的紅粿帽。
紅粿帽貼於白粿片上,包入餡料,包成圓橄欖狀,紅色圓肚那邊就負責和紅龜粿模進行親密接觸。

話說粿糰分成數等份,壓扁成圓狀,包入紅龜粿內餡,如烏豆沙餡或花生餡。
做花生餡,阿嬤把花生以米酒瓶身壓碎,那撲鼻而來的花生香啊,美妙難以形容。壓好的花生粉還有花生碎粒,加入砂糖就是花生餡。
將包好的花生餡紅龜粿雙面肚子都抹上油,放上紅龜粿模讓它美容塑身,壓扁後就是待炊的紅龜粿了。

壓紅龜粿需要技巧,中心必須壓得深,印模痕才明顯,紅龜才有朝氣。
造型完後的紅龜粿放在剪成適當大小且抹了油的蕉葉上,排入一層層的大蒸籠台,蓋上鍋蓋。
灶裡繼續添入柴火,以中大火炊好後的紅龜粿,小朋友們常常迫不及待趁熱搶食。
嗯,QQ的紅龜粿,甜甜的花生餡有著碎花生的口感。這種美食,可是一年才能享受一次的啊。



新書上架!瑞典童書《阿文的媽媽噴火了》När Åkes mamma glömde bort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Wed, July 27, 2011 06:44:08

(中文譯本;2011年五月出版)


(瑞典原文版本2005年八月出版)

書名 Titel: 《阿文的媽媽噴火了》 (När Åkes mamma glömde bort)
作者 Författare: Pija Lindenbaum (皮雅.林登堡)
譯者 Översättare: 陳靜芳 (Jamie Chen)
出版社Förlag:阿布拉教育文化 (Abula Press)
出版日期:2011/05/10
ISBN: 978-986-8 6378-8-7


◎每天早上阿文的媽媽都會手忙腳亂,而且還會不停的碎碎念。阿文只好套上他的龍頭玩具,這樣裡面可就清靜多了。

◎有一天早上,阿文比媽媽還要早起。來到媽媽的房間,才發現媽媽已經變成一隻龍了……


◎媽媽鋪床鋪到一半竟然睡著了,還把手機丟到地上踩扁……
◎阿文牽起媽媽的手,雖然媽媽的手摸起來有點粗糙,但她畢竟還是他的媽媽。

◎沒想到吧,媽媽還會噴火!!天啊,這下該如何收拾呢?

作者簡介:
Pija Lindenbaum (皮雅.林登堡)

在瑞典北部 Sundsvall 出生。獲波隆納年度插畫獎(Boken om Bodil)、紐約時報最佳繪本獎(Boken om Bodil)、瑞典 Elsa Beskow兒童文學獎 (Bra Börje)、瑞典奧古斯特文學獎兒童暨青少年文學獎項 (Gittan och gråvargarna)。作品廣受瑞典及國外讀者歡迎,已有英文、日文、德文、荷蘭文及中文譯本。現居斯德哥爾摩。

《阿文的媽媽噴火了》 (När Åkes mamma glömde bort) 獲瑞典書商最佳童書獎,哥特堡國際書展讀者票選該書為最佳童書封面。

Pija Lindenbaum 書中沒有長襪子皮皮這號英雄人物,她在去年的瑞典電台夏日節目 (Sommar i P1) 談到,長襪子皮皮絕對是個男生。她為沉默的孩子發聲,沉默的、害羞的、膽怯的、不被大人了解的孩子們。《姬塔與灰狼》(Gittan och gråvargarna)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姬塔這個小女孩凡事謹慎小心,不敢嘗試新事物,有一天班上去戶外郊遊,她一個人在森林裡迷路了,遇上一群大灰狼…….

Pija Lindenbaum在書中描述孩子的內心恐懼,不歌頌英雄行徑,而是以溫暖的繪筆陪伴一個個寡言的、渴望被了解的孩子勇敢走過充滿未知的想像森林。


譯者簡介:
陳靜芳 (Jamie Chen)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碩 士。譯有瑞典童書作家林格倫(Astrid Lindgren)多部經典文學作品,包括《屋頂上的小飛人》系列三部曲、《米歐王子》、《陽光草地》等書(皆譯自瑞典文)等書。獲時報開卷好書獎、最佳少年兒 童讀物獎以及中國文藝獎章等多項大獎肯定。現居瑞典



瑞典偷書賊(十五)

[nyheter] news Posted on Fri, July 22, 2011 06:06:48

(1597年新世界–南美洲與北美洲地圖集)

2002年瑞典偷書賊安德斯從皇家圖書館竊走轉售的古書,如今現蹤紐約。

這也是安德斯竊走轉售的古書當中,至今唯一出現在市面的一本。

此書是1597年出版的地圖集Descriptionis
Ptolemaicae augmentum, sive Occidentis notitia brevi commentario,由Cornelis van Wytfliet繪製而成。

幾週前皇家圖書館員發現紐約古書收藏家Graham Arader擁有這本地圖集。經過雙方書信往來及圖片鑑定,確認Arader手上藏書確是皇家圖書館遭竊書籍。

偷書賊安德斯早在2002年就透過德國 Ketter Kunst 拍賣會售出這本地圖集,當時皇家圖書館還不曉得有內賊。之後地圖集數度易主,第一次拍賣價 48 000 英鎊 (60萬克朗),目前喊價已高達 275 000美元 (180萬克朗)。

雖然書總算找著是一大喜事,但是皇家圖書館取回這本書的機率並不大。

話說 Graham Arader 早在2003年五月就收購此書,而皇家圖書館發現安德斯竊書,已經是2004年秋的事。換句話說,當時Graham
Arader收購該書並不曉得買了贓書,因此交易完全合法。皇家圖書館不得要求收藏家無償交還此書。而皇家圖書館原本期望收藏家能秉持良心把書無條件免費送回,也是一廂情願的想法。Graham Arader可不願意白白損失 275 000 美元。

對於皇家圖書館至今仍不公開安德斯竊走古書詳細目錄,Graham Arader 也頗有微詞。他表示若皇家圖書館早早公布遭竊古書目錄,他就知道這本古地圖集是贓書。

皇家圖書館表示,2004年 館方發現古書遭竊報警處理,警方開始進行調查遭竊古書流向。館方為配合警方調查,不得對外公布遭竊古書明細。

皇家圖書館收編在瑞典教育部。教育部已接獲消息得知尋得此書,不過並不打算撥款給皇家圖書館購回此書。

皇家圖書館館長 Gunnar Sahlin 轉而希望民間大財主或基金會能捐款助館方購回此古地圖集。




清晨四點二十三分的早場電影

dikter Posted on Wed, June 22, 2011 06:43:07

你於夢的懸崖墜落
無聲
在大腦電影院播映

施夢者傳輸回憶密碼
於黑暗中爬行於打烊的視覺神經網絡

銀幕上泛黃的照片
聽說那是上輩子的人事物
殘存的記憶
倒帶 播放

彩虹的那端是天堂
閉上眼
快速播放
無聲飛抵雲之境

佇足
手持票根
目的地原是出發點

涯岸那端是夢之國
你 自懸崖墜落
無聲
飛越虹弓



新書上架!瑞典犯罪小說《聽話》(Askungar)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Sun, June 12, 2011 09:03:23

(中文譯本;2011年五月出版)

(瑞典原文版本2009年八月出版)


書名 Titel: 《聽話》 (Askungar)
作者 Författare: Kristina Ohlsson (克莉絲汀娜‧奧森)
譯者 Översättare: 陳靜芳 (Jamie Chen)
出 版 社: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5/25
ISBN: 9789862294796





內容簡介:

一個陰雨綿綿的夏日午後,一班開往斯德哥爾摩的火車中途機件故障,被迫暫停在郊區小站。但是等列車修復完
畢,朝目的地高速前進的時候,車上一對母女卻被拆散,母親被留在月台上,而小女孩仍在火車上。車掌一路上照看落單的小女孩,母親則搭計程車火速趕往中央車站,孰料女孩竟在火車進站時竟消失不見蹤影,在場民眾誰也說不出事發經過。

警方原以為這是一樁單純綁架案,遂將調查對象鎖定在剛與女孩母親離婚的爸爸身上。事實證明他們大錯特錯。幾天後,女孩的屍首出現在斯德哥爾摩北邊數百公里處的小鎮醫院停車場,全身完好無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凶手剃光女孩的頭髮,並在她額際寫上「沒人要」三個字。

作者奧森精準刻畫出調查小組成員的鮮明性格、寫實的警察辦案程序、凶手的思維,以及受害者成為幫凶的心理轉折,卻又不帶絲毫價值判斷,是非黑白留給讀者決定。《聽話》具有高度的懸疑性、絕無冷場的快節奏,劇情峰迴路轉,人物刻畫細膩,是一部犯罪文學佳作。

作者簡介:

克莉絲汀娜‧奧森(Kristina Ohlsson)
生於1979年,政治系畢業,曾任瑞典外交部和瑞典國防學院擔任研究員,專精中東衝突與歐盟外交政策,現職瑞典警察總署的維安政策分析師。目前於瑞士維也納OSCE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擔任防恐政策分析員。

《聽話》 (Askungar)是奧森初試啼聲之作。奧森右手分析國防政策,左手寫犯罪小說,創作源源不絕,秉持著一年出版一本書的速度,以Fredrika Bergman為主角的犯罪小說系列自2009年出版以來,至今已有三本作品付梓,並已售出十五國版權。

奧森於2010年獲南瑞「天鵝獎」(Stabilo Prize)最佳犯罪小說作家獎殊榮。「天鵝獎」設立於2009年
旨在獎勵來自瑞典南方的優秀犯罪小說作家,由德國天鵝牌(Stabilo)文具用筆製造商所贊助。


譯者簡介:

陳靜芳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碩
士。譯有《詩人》(麥可.康納利作品)、史蒂芬.金《桃樂絲的秘密》以及瑞典國寶級童書作家林格倫(Astrid
Lindgren)多部經典文學作品,包括《屋頂上的小飛人》系列三部曲、《米歐王子》、《陽光草地》等書(皆譯自瑞典文)等書。獲時報開卷好書獎、最佳少年兒
童讀物獎以及中國文藝獎章等多項大獎殊榮。現居瑞典。



媒體推薦:

「奧森的作品廣受男性與女性讀者歡迎,同時也關注重要議題。」——南瑞「天鵝獎」(Stabilo Prize)書店代表。奧森獲獎感言:「
在我的首部作品出版十四個月後,可說是在寫作事業剛起步時就獲獎,感覺真不可思議!」

「光是讀《聽話》的第一章,讀者就清楚知道:本書與作者不會出錯……讀者在《聽話》中找得到犯罪小說中值得期待的一切:卓絕的情節、有意思且充滿同情心的角色以及愉快的風格。透過不斷切換的角度持續引人入勝,是一部令人滿意的傑作。」——《自由荷蘭•偵探暨推理指南》(VN Detective
& Thriller Guides)雜誌四顆星書評

「令人難以置信的懸疑情節、文筆流暢且充滿娛樂性的犯罪小說初試啼聲之作。奧森文字優美,令人著迷的懸疑劇情令讀者欲罷不能。」——丹麥•《來自文學》(Litteratursiden)


「書中主角
芙蕾卡.貝李曼(Fredrika Bergman)是個浪漫的女英雄,我們讀者無論如何都會愛上她。」——丹麥•《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

「一部精心設計的犯罪小說,懸疑與恐怖交織。」——挪威•《晚郵報》(Aftenposten)



也曾聽說

apropå Posted on Mon, May 16, 2011 20:41:15

(紅襟鳥,私家偵探攝於林間)

在信上,妳輕描淡寫說著,生命的重大轉變。

我在地球這一端,不多問,只能猜測。

三十幾歲的女子,聊起感情,如此理性、自制。

雲淡風輕。

蠢是男人的專利,傻是女人的註冊商標。

愛情,如入黑暗之中,全憑想像。

打開燈,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朝九晚五。

平淡而瑣碎。聽說那叫甜蜜。

散步在那片森林,聽著紅襟鳥捎來遠方故鄉的消息。

是否,妳一切都好?



賀!澳洲插畫家Shaun Tan摘下林格倫兒童文學大獎桂冠!

apropå Posted on Sun, April 03, 2011 07:57:34

(The Arrival by Shaun Tan)

賀!澳洲華裔插畫家Shaun Tan (陳志勇) 摘下2011年林格倫兒童文學獎桂冠!

三月初,Shaun Tan才以首部動作作品《失物招領》(The Lost Thing) 勇奪美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三月底又傳來獲頒瑞典林格倫大獎的好消息。

林格倫兒童文學獎 (Astrid Lindgren Memorial Award) 是瑞典政府 2002年 為紀念當年辭世的童書作家林格倫 (Astrid Lindgren) 而設立,獎金高達五百萬克朗,是僅次於諾貝爾文學獎的重量級獎項。該獎項頒發給作品有極高藝術價值且深具人文精神的兒童青少年文作家。

和Shaun Tan有過一面之緣。
2008年,瑞典作家協會舉辦首屆WALTIC 作家與文學譯者國際會議,Shaun
Tan 是受邀演講作家之一。我不知哪來的勇氣,跨出步伐上前謝謝他的好作品,深深觸動讀者的心。
他個子迷你,非常謙虛有禮,也好奇番薯來到馬鈴薯國度的過程。

Shaun Tan 的澳洲籍母親祖先來自英格蘭與愛爾蘭,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妻子是芬蘭人,家族史就是一部移民史。Shaun Tan 出生於澳洲,本身並無移民經驗,他表示透過《抵岸》(The Arrival)書,在精神上體會移民的歸屬感 (或歸屬感的缺乏)。

Shaun Tan 的作品嚴謹、細膩,神秘充滿魔力。黑暗中帶點希望的溫暖微光,撫慰著每個捧書閱讀的孤獨心靈。代表作品有The Viewer、《兔子》(The Rabbits)、《失物招領》(The Lost
Thing
)、《緋紅樹》(The Red Tree) 以及《抵岸》(The Arrival)。

翻開 The Arrival 書頁,屏息,目光輕撫過畫面,靜默的對話。根漂流,沒有答案。異世界失語,帶著記憶的盒子,重新錄音,再開口,是他者的語言。

(The Arrival by Shaun Tan)




IKEA王國寶座(四)

apropå Posted on Sun, March 27, 2011 07:58:18

國王不炒股
( 圖片來源)

近年來,媒體不斷要求營業額超過兩千億克朗的大胖子家具王國必須更加透明與親民才行。幾個月前新總裁Mikael
Ohlsson 一改王國低調作風,破例接受美聯社專訪,不過他否認是世界對王國施加的壓力,迫使王國更加公開並對外公布營業額報表。

Mikael Ohlsson 表示,IKEA並非股票上市公司,而是由財團法人基金會所有。換句話說,IKEA 沒有股票,不需要向投資人呈報營運狀況。Kamprad
國王說過,層層基金會的保護架構,就長遠的眼光來看是為了穩固 IKEA 王國的生存。
王國自備資本額高達三千億克朗,根本不需要對外籌措風險資本,因此沒有義務公開實際營運數字向投資人交代。

當然這樣特殊且罕見的國際企業經營架構,對於節稅/避稅是一大利多。




IKEA王國寶座 (三)

apropå Posted on Sat, March 26, 2011 06:30:00

黑羊變白羊

(圖片來源)


1986年Kamprad名義上卸任IKEA總裁職務,改當起IKEA王國的幕後資深顧問。這時需要一位助理來輔助新總裁。有經濟學位的IKEA人Anders
Dahlvig就當過總裁助理。後來助理當上IKEA集團英國總裁,後成為歐洲地區總裁,最後坐上IKEA集團總裁寶座。因此當IKEA 王國的助理,等於是進入國王培訓班。也難怪2008年IKEA皇室小王子Mathias 辭去丹麥總裁職務,進入IKEA核心的
Ingka
Holding
控管公司委員會,並成為當時IKEA 全球總裁 Anders
Dahlvig 助理時,外界不禁開始揣測 Kamprad 是否計畫讓 Mathias 坐上IKEA王國寶座。

Anders
Dahlvig 擔任IKEA 全球總裁,工作量非一般人能想像,且長年在不同時區飛行,十年下來身體早已不堪負荷,因此在2009 年掛冠求去,由 Mikael Ohlsson 接任。

小王子 Mathias 是三兄弟當中,最適合當企業領導人的料。2008年他進入控管公司當委員時,瑞典財經世界雜誌稱他是黑羊變白羊。他有行動力,有企業頭腦,他擔任IKEA集團丹麥總裁四年,營業額成長兩倍,從十億丹麥克朗暴增到二十億。三兄弟當中,他也最像父親:沒有高學歷、離過婚、(曾)有酗酒問題。不過據說黑羊只是年少輕狂酗酒,國王老爸則和酒瓶有長期的親密關係。

IKEA 家族面對媒體一向採取極低調態度。Mathias在丹麥工作時,不參與任何業界活動,不搞人脈關係,拒絕讓媒體拍照,至今連張公開照片都沒有。低調指數商業界無人能比。



IKEA 王國寶座(二)

apropå Posted on Wed, March 23, 2011 06:31:28

(Petit déjeuner 圖片來源)

IKEA向來秉持瑞典人低調個性,而 Kamprad 皇室是越有錢越不愛張揚,對於媒體的高度興趣,IKEA大多採取冷處理的態度。

IKEA 王國寶座繼位人選當中外界特別好奇的是國王 Kamprad 的三位王子PeterJonasMathias。
根據瑞典《本周財經》(VA)雜誌估計,三王子市總值 12,000,000,000 克朗

八零年代,Kamprad 皇室為了避稅/節稅,舉家搬遷丹麥,後定居瑞士。三王子 PeterJonas Mathias就在這兩個國家成長、就學。大王子 Peter 四十七歲,在瑞士修完經濟學,定居比利時,掌管IKEA集團比利時與波蘭的財經部門。

二王子 Jonas 四十五歲,對設計情有獨鍾,在丹麥長大,接著在瑞士洛桑 (Laussane) 修設計建築學位。妻子是伊朗人。之前定居倫敦,在柏林創辦 Jonas Kamprad Arkitekt 建築公司。

三王子Mathias 今年四十二歲,同樣在丹麥和瑞士長大。他也是三兄弟當中最積極參與 IKEA
王國營運的王子。曾經在瑞士 IKEA 工作四年,接著又接掌丹麥IKEA2008年。 自 2008
年起,他進入 IKEA 王國核心控股公司
Ingka Holding

Ingka Holding 是國際重量級控股公司,為 IKEA 家具王國量身訂作經營策略,委員們個個大有來頭。主席
Göran Grosskopf 曾在瑞典哥特堡大學教授稅務法,是國際知名的頂尖稅務專家,曾任俄國前總理普汀的經濟顧問。別忘了國王 Kamprad 名言,稅金對 IKEA 而言是一項支出,因此王國的控股公司委員會主席由國際稅務專家擔任是再適合不過。

另一位委員 Lars-Johan Jarnheimer 是三王子 的舊友,也是瑞典電信業Tele 2 前總裁。控股公司另一位委員是瑞典跨國能源公司 ABB 前總裁 Göran Lindahl,ABB 營運版圖跨越全球一百個國家,有 120 000 雇員,去年營運額 31 589
000 000 000 美元。而 IKEA 王國去年營運額則是 33 359 000 000 000 美元。



IKEA 王國寶座(一)

apropå Posted on Tue, March 22, 2011 06:26:56

(IKEA 王國早餐,”Because you are worth it!” 圖片來源 )


下星期三(2011.03.30)是 IKEA 國王 Ingvar Kamprad 八十五大壽之日。雖然 Kamprad 早在1986年過六十大壽時,就書面卸下 IKEA 的領導職務,不過過去二十五年來,Kamprad 仍繼續以 IKEA 資深顧問的角色,實質上操控這個創立於1943年、在全球25個國家有123000雇員的超級吸金家具公司。

隨著 Kamprad 即將過八十五大壽,誰來接掌 IKEA 的疑問再次浮上檯面。

Kamprad 毫無疑問是 IKEA 王國 的象徵,他給人務實、節儉的形象,身為全球首富,搭飛機刻意坐經濟艙,LV 包絕對不是他的最愛。但是 IKEA 和 Kamprad 在刻意經營出的企業形象後面,有不為人知的國際避稅網絡,透過在荷蘭、列支敦斯登等地層層包覆的法人基金會,將 Kamprad 視為企業支出的IKEA 王國億萬稅金減了好幾個零。



古書遭竊案—《銀聖經》(五)

apropå Posted on Sat, March 19, 2011 06:48:34

偷書首則一:請勿養狗


《銀聖經》珍本書頁及原版銀書套遭搶經過整整一個月,原封不動被歹徒放在置物櫃。

至於歹徒大費周章搶走書頁,為何肯自動奉還,警方和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都不肯鬆口是否支付對方十萬克朗懸賞金。而追查搶匪的行動也視為停擺,因為警方實在無從查起。

有圖書館人員納悶,歹徒為何在經過一個月後還回書頁,另一名圖書館員開玩笑表示,因為借書期限正好是一個月……。

說來神奇,就在歹徒送回書頁後四天,斯德哥爾摩兩名掃煙囪工人在市區一棟大樓工作時,赫然在閣樓發現裝有120張一千克朗假鈔的袋子、兩罐催淚瓦斯瓶,以及兩張攝有《銀聖經》書頁函套的照片。

警方循線調查,追蹤到兩名歹徒。雖然歹徒在法庭上辯稱只是受他人之託拍攝照片並代為還回書頁,並未涉案,但法官並未採信歹徒的說詞。之後兩人分別被判以兩年及四個月的有期徒刑。話說警方請證物鑑定人員分析歸還書頁上的DNA,發現有兩根狗毛,與其中一名歹徒所養的狗DNA吻合,可說是證據確鑿。

接下來兩年,烏普薩搭大學募資兩百萬克朗,重新改建展覽廳 Expo Rediviva,提升安全等級,並使用厚重安全玻璃製成的展覽櫃,以便能繼續向世人展示珍本古書,而毋須擔憂大盜橫行。


(《銀聖經》的原版銀書套,圖片來源)



古書遭竊案—《銀聖經》(四)

apropå Posted on Thu, March 17, 2011 06:24:38

銀聖經》遭搶當天,烏普薩拉大學校長 Stig Strömholm 即公布懸賞十萬元,希望能利誘歹徒交出所搶走的《銀聖經》書頁。大學圖書館館長 Thomas Tottie 並上電視打心理戰,表示書頁對圖書館有無可取代的價值,但是絕對無法在市面上拋售,因此對歹徒的價值是零。警方積極追緝搶匪,瑞典國內外媒體也大篇幅報導此案。但是經過幾個星期仍無書頁的消息。

1995年五月五號,也就是銀聖經書頁遭搶整整一個月,烏普薩拉警方接到一通匿名電話。

根據追蹤電話是從斯德哥爾摩的電話亭撥打。對方以假音表示,在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地下一樓的198號置物櫃裡有樣物品,警方會有興趣。







古書遭竊案—《銀聖經》(三)

apropå Posted on Wed, March 16, 2011 06:50:29

銀聖經會輾轉從中歐來到瑞典,有一段歷史。

銀聖經原藏於布拉格的波希米亞皇宮,為國王魯多夫二世的藏書。

1648年,在三十年戰爭 (1618-1848) 末端,瑞典兵團翻牆進入布拉格城堡內掠奪皇室寶藏,有計畫奪走大批藝術品與罕見手稿珍本。之後整理琳瑯滿目的戰利品,書籍部分列出所謂的:百部各類藝術書。其中包括兩部價值難以估計的世界級珍本:惡魔聖經 (Codex
Gigas) 以及
銀聖經 (Codex argenteus)

惡魔聖經今藏於斯德哥爾摩的皇家圖書館,正是瑞典偷書賊安德斯生前的工作地點。惡魔聖經拉丁文Codex Gigas (意為巨書), 長寬90 x 50 公分、重達 75 公斤,為歐洲古藏書當中體積最大的一部,是名符其實的重量級古書,也難怪名為巨書


(1929年的惡魔聖經》明信片,圖片來源)

另一大特色是,書中收錄有一整幅惡魔畫像,因此別名惡魔聖經。據傳是十三世紀一名修道士為了償還債務,允諾在一夜間寫出全世界最大的一部書。後來他發現任務艱鉅,因此祈求惡魔相助,因此書上有一整頁惡魔畫像

或許是由於近來偷書賊猖狂,收藏惡魔聖經的瑞典皇家圖書館已不再對外公開展覽惡魔聖經。不過皇家圖書館已經惡魔聖經上傳。線上閱覽惡魔聖經)

這兩部書當年被帶回斯德哥爾摩。1649年惡魔聖經藏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圖書館,銀聖經則收入克莉絲汀娜女王圖書館藏。1654年克莉絲汀娜女王改信天主教,放棄王位前往羅馬,將銀聖經贈與她的希臘文老師、荷蘭人 Issac VossiusIssac Vossius 將銀聖經帶回荷蘭。後由瑞典伯爵 Magnus Gabriel De la Gardie 設法購回,並於1669年贈予烏普薩拉大學,藏於 Carolina Rediviva 圖書館。也就是1995年四月五日書頁遭搶之處。



古書遭竊案—《銀聖經》(二)

apropå Posted on Tue, March 15, 2011 06:32:04

古書遭竊案例–《銀聖經》篇

十八世紀瑞典語言學家 Johan Ihre 證實《銀聖經》是由四世紀哥德主教 Wulfila (311-383) 在341-383年間由希臘文翻譯為哥德文。六世紀東哥德人掌權時期,北義Ravenna城有了這部譯本的抄寫本。目前史上保存的這部抄寫本是以美國化學家 Willard Frank Libby 所發展出的碳-14「放射性碳定年法」來判定年代。Libby 也因這項對於考古學有重要貢獻的發明於1960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

《銀聖經》原有336頁,但目前僅知有188頁。其中187頁保存於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第188頁很神奇在1970才被發現,目前保存於德國萊茵河畔 Speyer 城大教堂。《銀聖經》內含四部《福音》,因此或許該稱之為《福音書》而非《聖經》。

烏普薩拉大學已將《銀聖經》書頁掃瞄上載於網路:線上閱覽《銀聖經》

至於被歹徒搶走的書頁……



古書遭竊案—《銀聖經》(一)

apropå Posted on Mon, March 14, 2011 06:58:41

古書遭竊案例—《銀聖經》


一九九五年四月下午一點多左右,兩名蒙面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從烏普薩拉大學 Carolina Rediviva 圖書館(見「瑞典偷書賊(三),註一」)展覽櫃搶走有1500年歷史的《銀聖經》書頁。歹徒敲破展覽櫃玻璃,並使用催淚瓦斯對付看展的民眾與學子,接著將《銀聖經》書頁塞進包包,就此揚長而去。

《銀聖經》(拉丁文Codex argenteus,原意《銀書》)歷史意義非凡,是六世紀時期以哥德人所使用的東日耳曼語系哥德文寫成。哥德文目前已失傳,《銀聖經》乃是今日保存哥德文之主要文獻,因此這部古書手抄本在文化史的文化與語言研究領域有著不可衡量的價值。



《銀聖經》書頁為品質極高的紫色羊皮紙,文字乃是以銀粉或金粉所寫成,因此有《銀書》之名。




古書遭竊案—丹麥篇(二)

apropå Posted on Sun, March 13, 2011 07:29:28

古書遭竊案例 — 丹麥篇

Møller-Kristensen透過德國媳婦居中牽線,與倫敦佳士得拍賣會取得聯繫售出竊來的古書。他透過類似方式在紐約和香港拍賣會拍賣古書。大筆金額入帳。光是 Thomas More 1478-1535,註一以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Utopia首版珍本1516就以令人咋舌的十四萬英鎊天價敲槌成交。


(Thomas More筆下的烏托邦島


2003年Møller-Kristensen病逝,遺孀在整理他超過七千冊藏書時,發現其中有大量書籍竊自皇家圖書館。媳婦帶走其中幾本,欲託佳士得拍賣會進行轉售。Møller-Kristensen生前出售贓書,會謹慎除去能追查到書籍來源的徽章封印等記號。但是遺孀和媳婦卻疏忽大意,未做此防範,引起
Margaret Ford 懷疑,整樁竊案就此露餡。

之後警方調查發現,Møller-Kristensen從丹麥皇家圖書館竊走大量書籍當中,共售出76,警方追回1565包括英國詩人鄧約翰 John Donne (1572-1631,註二為自殺作辯解的奇書 Biathanatos


(圖片來源:佳士得拍賣會網站

Biathanatos 寫於1608年,鄧約翰1631年辭世,該書在1644年才首度出版。根據 Evelyn M. Simpson 在 A
Study of the Prose Works of John Donne
分析書名
寫道,Thanatos 為希臘神話中的死神。Biathanatos本應拚為Biaiothanatos意為死於非命


註一: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國律師、社會哲學家、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人文主義學者。他是亨利八世的機要參事,曾任上議院議長。因反對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1534年被囚於倫敦塔,1535年以叛國罪名上了斷頭台。1886年天主教廷為他舉行宣福禮,宣布他入天堂。1935年天主教廷舉行宣聖禮,追封他為聖徒。1980年,英國國教將他列入曆書聖人榜。

註二:John Donne 鄧約翰 (1572-1631的母親原名 Elizabeth
Heywood,外祖父
John
Rastell
(1475-1536)亦是當時著名作家,而 John
Rastell
之妻 Elizabeth
More 正是《烏托邦》作者 Thomas More 的妹妹。

同一家族不同年代的作家作品受到同一名偷書賊青睞,可說是史上絕無僅有之例。

詩人鄧約翰原任掌璽大臣Sir Thomas Egerton 的秘書,仕途一片大好。但是1601年11月鄧約翰與另一位大臣喬治摩爾(Sir George More)未滿十七歲的女兒 Anne More 秘密結婚,遭眾人反對,鄧約翰並因此短期下獄。也丟了祕書工作。之後一生窮困,長期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妻子 Anne More 在十六年的婚姻中為他產下十二名子嗣,可說她婚後不是懷孕就是在哺乳狀態。其中兩個孩子胎死腹中、三個孩子未滿十歲就夭折。鄧約翰深受悲慟與窮苦折磨,不禁寫道少了一個孩子,也代表少了一張嘴要養。但是他連喪葬費也付不起。妻子在生產第十二個孩子時,難產過世。之後鄧約翰未再娶。



古書遭竊案—丹麥篇(一)

apropå Posted on Sat, March 12, 2011 07:16:02

古書遭竊案例 — 丹麥篇

2003丹麥皇家圖書館驚爆圖書館部門主管監守自盜、長期竊取古書的案例,金額高達1100萬克朗。他過世之後,妻兒和媳婦繼續出售贓書。

2003年九月,倫敦佳士得拍賣會Christie’s Margaret Ford 忙著估計一名低調德國女子提供給拍賣會出售的古書價格。其中幾本有極為精緻罕見的藏書票,印有收藏者名字其所喜愛圖案或家族徽號。Margaret Ford 前往英國國家圖書館進行書目比對,發現那些古書竟是從丹麥皇家圖書館偷來的贓書。她聯絡丹麥圖書館,丹麥圖書館得知佳士得拍賣該德國女子提供的古書已有數年之久,才發現事態嚴重。

丹麥皇家圖書館向警方報案。起初警方不願受理,因為竊案調查期限已過。館長Kolding Nielsen 發飆,威脅向媒體告警方一狀,最後警方才勉強接下竊案調查。不過最後是館方的安全部門主管自行找出偷書賊。他透過網路以及圖書館的借書證資料記錄查到出售贓書給佳士得拍賣會的女子在丹麥哥本哈根的登記住址。他在電話簿上赫然發現該名女子和一個熟悉的名字登記在同一個住址,此人乃是已故的前皇家圖書館東方文學部門主管 Møller-Kristensen。

警方前往 Møller-Kristensen 遺孀的哥本哈根住處進行搜索,搜出超過 1500 本竊自丹麥皇家圖書館的藏書。根據丹麥作家 Lea Korsgaard 與 Stéphanie Surrugue 合著的 Det store bogtyveri 書中描述,Frede
Møller-Kristensen是個收藏迷,家中有52公斤的集郵冊、精美的石頭收藏、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古老文具,以及書籍裝訂工具等等。

Frede
Møller-Kristensen 研究領域為古印度文,1967年成為丹麥皇家圖書館東方文學部門主管。據估計,1968 – 1978年間,他平均每兩天偷走一本書,不過他在1997年才開始轉售贓書。




瑞典偷書賊(十四)

apropå Posted on Thu, March 10, 2011 06:13:11

記者 Walter Repo 認為安德斯的偷竊動機純粹是錢。至於多年來偷書的錢到哪兒去了,倒是無解之謎。根據警方調查,安德斯生活算不上豪奢,也沒有在國外開設帳戶。同樣奇怪的是,
安德斯的妻子對於丈夫十七年來的偷書行為毫不知情。也或許自殺是安德斯保住秘密的最後手段。

Ketterer Kunst 拍賣會網站上繼續炫耀安德斯偷來的書,他們高價拍賣那些贓書,賺取15-39% 的利潤。根據消息來源表示,Ketterer Kunst 付現金給安德斯,未開具收據給 「Karl Fields」 先生。Ketterer Kunst 拍賣會負責人 Robert Ketterer
在回覆記者
Walter Repo 的信上表示:「關於此事,本拍賣會遭到不實指控,但是沒有任何證據可證明這些指控屬實。對此我們並不感到意外,因為本拍賣會行事一向謹慎負責。」

檢察官 Gunnar Fjaestad 表示,原本希望透過安德斯追回遭竊書籍。但是現在他一走,究竟多少書籍經他之手流入古書市,將永遠是個謎。



瑞典偷書賊(十三)

apropå Posted on Wed, March 09, 2011 06:11:54

警方偵辦此樁竊案的唯一確切線索是安德斯所列的竊書明細。有了這份書單,可和
F. Dörling 以及 Ketterer Kunst 拍賣會售出書籍明細相比對。皇家圖書館只能選擇採信安德斯提供的書單。但是說不定安德斯列出的書單只是他所竊書籍的一小部分而已?

現任皇家圖書館館長Gunnar
Sahlin表示確切數字的確難以估計。而且根據記者 Walter Repo 的報導,其實安德斯並非皇家圖書館史上第一個偷書賊。歷年來也發生過圖書館員監守自盜的案例,只不過館方並未張揚,而是採取低調蓋鍋處理,解雇員工了事。安德斯的情況則是發現得太晚,且數字龐大事態嚴重,館方只好出動警方進行調查。

至於那些收購贓書的德國人,他們究竟是被蒙在鼓裡,或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利益把道德放一邊?Ketterer Kunst 向安德斯的分身 Karl Fields 購書時,並未進行身分確認,否則可輕易發現此人的丹麥住址造假。安德斯的德國聯絡人 Konrad 則在寫給記者 Walter Repo 的信上表示,他自認拍賣 Fields 先生的書籍並沒有錯。

安德斯很早就開始偷書。因此記者 Walter Repo 認為他的動機並非如其他媒體所言,是因為當年未如願當上圖書館系教授而選擇的報復手段。



瑞典偷書賊(十二)

apropå Posted on Tue, March 08, 2011 06:11:44

警方在漢堡Ketterer
Kunst拍賣會辦公室沒收一部存有相關證據的電腦。

德斯的德國聯絡人 Konrad 要求看到警方的證據才肯開口。瑞典警方當時在德國沒有證據,他們原本希望能以一紙歐盟逮捕證將他帶回瑞典。在歐盟境內,警方可透過歐盟逮捕證將嫌犯引渡到其他歐盟國家進行偵訊。但是當時德國尚未參與這項歐盟合作計畫。

之前安德斯斯竊來的古書透過 Konrad 安排被拍賣到不同的國家。皇家圖書館或許可以選擇買回那些珍本古書,問題在於他們是否買得起。

每年瑞典皇家圖書館的購書預算約六百萬克朗,大部分用為購買研究領域新書。

1995-2004年期間,安德斯從皇家圖書館竊走且透過Konrad轉售的古書共52部之多,總值超過八百萬克朗。

此外,要從皇家圖書館竊走古書並銷毀記錄,必須刪除書籍在所有紙本目錄上的登記資料,並且將書籍從電腦系統一併刪除。但是皇家圖書館一些書目並未儲存在電腦系統,因此只要徹底刪除紙本目錄上的所有登記資料,竊走的書籍此等於不存在。如此一來,要追回被竊走的古書更形困難。




瑞典偷書賊(十一)

apropå Posted on Mon, March 07, 2011 06:18:55

2004年十二月七日深夜,安德斯在自家公寓詳列了一張清單,這次他列出生命中值得為哪些事而活,不值得為哪些事而活。

之後他做出結論,認為已經沒有繼續活著的理由。

八日清晨四點半,他在廚房開瓦斯自殺。四天後,遺體才在瓦礫堆中被尋獲。

後來警方在在皇家圖書館他的辦公室書架上找回收錄了 Maximilianus 手稿、後來被他解體的那部合集。警方也在他的母親住處找回幾本竊來的書籍。

最後警方共找回約25本安德斯偷走的書籍。包括他從卡洛林斯卡學院偷走價值約百萬克朗的書,以及他從斯德哥爾摩大學及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竊走的書籍。

安德斯自殺身亡之後,警方擱下竊案調查,改為秘密調查安德斯的德國聯絡人 Konrad 以及 Ketterer Kunst 拍賣會的涉案程度。2005年九月瑞典司法單位出動兩名警察、檢察官、皇家圖書館的律師以及皇家圖書館特殊收藏部門主管,前往漢堡展開搜索行動。



瑞典偷書賊(十)

apropå Posted on Sun, March 06, 2011 06:57:49

2004年Ketterer Kunst 拍賣會慶五十周年,五月展開珍本古書特別拍賣會。
經過兩天的喊標,拍賣會主持人們為豐碩的拍賣成果歡呼叫好,而最令他們感到滿意的拍賣品成交價是安德斯所竊取的 Maximilianus 手稿。來自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的收藏家紛紛出價搶標,最後這本書以近四百萬台幣的價格敲槌成交。

這也是安德斯賣書獲利最多的一次。

這時的安德斯的婚姻已瀕破裂邊緣,他和太太分居,從烏普薩拉別墅搬到斯德哥爾摩東區高級公寓。

2004年十一月初,皇家圖書館的內部秘密調查也有了結果,館方確定安德斯就是偷書賊。

偷書賊的要件一是有權限進入收藏古書的地下密室。要件二是對於不同古書的市價行情瞭若指掌。安德斯符合所有條件。館方上級主管和他對質,當下他立即坦承偷書,並且希望館方別張揚,雙方私下解決即可。但是事態嚴重,皇家圖書館報警處理。

2004年十一月七日,安德斯遭警方收押,再次坦承犯案。多年來他從皇家圖書館竊走的每一本書籍,他幾乎倒背如流。安德斯待在看守所期間,警方請他列出竊走的書籍明細表。安德斯詳列出作者、出版年等相關細節。他被關進看守所三星期,得知太太要和他離婚。這時他們分居已近三年。

十二月三日,安德斯被釋放,這時他幾乎已失去生命中的一切,包括他所處的學院界原本對他的尊崇敬重。



瑞典偷書賊(九)

apropå Posted on Sat, March 05, 2011 06:57:10

2004年皇家圖書館發現 Henry Lewis 這部描繪密西西比河的插畫作品 Das
illustrirte Mississippithal
遭竊,但是這本書早在1998年被安德斯偷走且透過 Ketterer Kunst 拍賣會售出。

2004年皇家圖書館內部開始展開秘密調查要找出內賊,這一年安德斯再次啟程前往德國漢堡,做了一樁大買賣,也是生前最後一次。

安德斯從皇家圖書館珍本古書收藏拿走一部合集,其中一本是Maximilianus
Transsylvanus
(註一)記載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的率領遠航艦隊,橫越大西洋、穿越美洲、橫渡太平洋之史上首次環球航行的初版手稿(1523)以拉丁文寫成。

安德斯知道這部有著近五百年歷史的的珍貴古書初版手稿會引起收藏家注意。


註一:Maximilianus1490-1538來自羅馬尼亞 Transsylvanus 東部,屬於住在羅馬尼亞的匈牙利民族塞克人Székely。中古世紀時期,塞克人曾與Transsylvanus的薩克遜人聯手捍衛匈牙利王國,試圖抵擋鄂圖曼帝國的擴張入侵。

註二:麥哲倫1480-1521得到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後來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支持,於1519年9月率領一支由5艘船艦234人組成的遠航隊,從西班牙塞維爾港(Seville)出發,進行環球航行。
1520年10月21日,船隊來到南美洲的南端穿過一道彎曲複雜的狹長海峽(後人稱為麥哲倫海峽)。船隊費盡千辛萬苦,經過一個多月終於穿越險惡的海峽,前方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廣闊無波的平靜海洋,麥哲倫稱之為Mar Pacifico—太平洋。
一九二一年三月,船隊來到菲律賓宿霧島,麥哲倫也命喪此地。之後船隊繼續往西航行,穿越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來到非洲西北岸外海的維德角群島。最後維多利亞號(船隊僅剩的一艘船)和存活的18名船員,在1522年9月6日回到三年前原出發地西班牙的塞維爾港,完成航行全球的壯舉,也證明地球是圓的。
Maximilianus 是查理五世秘書,因此有機會訪談船隊生還船員並完成這部記載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手稿。




瑞典偷書賊(八)

apropå Posted on Fri, March 04, 2011 06:27:57

皇家圖書館的珍本藏書有些書目登記在不同目錄以及電腦系統,有些書則可能只出現在一本目錄及電腦系統上。安德斯偷完書之後,有時忘了在所有目錄銷毀書目記錄,有時在撕去單張書卡時,會撕得不徹底而留下一角書卡。十年下來,多次細微的疏忽,形成明顯的線索,話說皇家圖書館內部已有人開始懷疑有內賊。

2004年春,皇家圖書館人員到地下密室尋找一八五零年代藝術家Henry Lewis的Das
illustrirte Mississippithal,書中收錄有七十八幅密西西比河沿岸風光畫作。


負責尋找這本書的圖書館員遍尋不著該書,發現所有目錄中的該書目記錄幾乎都已被銷毀,只有一本目錄上確實登記了圖書館有這本藏書。皇家圖書館開始秘密展開內部調查,要找出這名偷書賊。

線上閱覽 Das
illustrirte Mississippithal



瑞典偷書賊(七)

apropå Posted on Thu, March 03, 2011 06:25:58

2000-2001年,惡名昭彰的英國地圖賊Peter
Bellwood橫行歐洲,在許多博物館和國家圖書館撕走古書上的珍貴地圖,行徑極為惡劣,包括丹麥皇家圖書館和瑞典皇家圖書館都遭殃。之後瑞典圖書館投下兩百萬克朗重建二樓的特殊閱覽室,提高安全等級。當時由安德斯負責安全作業。

安德斯平日擔任圖書館主管,偷書賣書的副業也未中斷。2001年五月的Ketterer Kunst拍賣會上,安德斯售出從斯德哥爾摩大學偷來的幾部古書,以及從皇家圖書館竊走的兩部十六世紀德國珍品古書。

這個時期的安德斯和家人住在烏普薩拉大別墅,過著看似平凡的生活。但是除了在皇家圖書館工作、為瑞典傳記字典撰寫人物特寫、在專業期刊發表文章、參與各種文學協會、在斯德哥爾摩與烏普薩拉之間搭火車通勤,安德斯也偶爾換上Karl Fields的偷書賊面具,搭機前往德國漢堡,出售竊來的古書。

一九九七年,安德斯偷走德國版畫家Daniel Meissner (1585-1625)的城市地圖集Sciographia Cosmica

Sciographia Cosmica 費時多年完成,書中約有830幀描繪城市、村莊、修道院及城堡等珍貴雕板畫作,極具參考價值。



瑞典偷書賊(六)

apropå Posted on Wed, March 02, 2011 06:53:48

安德斯剛進入皇家圖書館時,成為卡爾費爾特協會Karlfeldtsamfundet會員。該協會由一群愛好 Erik Axel Karlfeldt 詩作的人士組成。安德斯借用 Karlfeldt 之名,幫自己的偷書賊分身角色取名 Karl Fields,可說有些諷刺。

Erik Axel Karlfeldts 是瑞典詩人作家,原姓 Eriksson。十八歲取了筆名 Karlfeldt。Karlfeldt 來自農村鄉紳家庭,父親是農夫及法庭審裁員。社會背景和安德斯有些類似,出身平凡、天資聰穎、是烏普薩拉大學的學生、改父姓,也都跨越階級成為瑞典文學界精英。Karlfeldt 一九零四年成為瑞典學院院士,一九一三年被選為瑞典學院的常務秘書。一九一九年瑞典學院有意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他,但遭他婉拒。一九三一年四月Karlfeldt猝逝,十月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獎金173 206克朗,按今日幣值計算約是四百六十萬克朗。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安德斯在德國F. Dörlings拍賣會售出四本竊來的古書,其中一本是德國天文學家 Johannes
Kepler 的著作,售價六萬德國馬克,超過二十四萬克朗。另一本在拍賣會上賣出高價的古書還有哥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一七八九年的作品《羅馬嘉年華》Das Römische Carneval


哥德在回憶起一七八七至一七八八年於羅馬所目睹之嘉年華喧囂景況,沉思寫道:由於生命正如同羅馬嘉年華般難以捉摸、毫無樂趣、甚至令人質疑,因此我們希望每一位讀者別忘了生命所提供的短暫、通常看似無關緊要的享受之重要性。



瑞典偷書賊(五)

apropå Posted on Tue, March 01, 2011 07:38:41

瑞典皇家圖書館的珍藏古書書目分門別類記於書籍目錄上,有些也可透過圖書網路系統搜尋。一九九五年,安德斯帶著橡皮擦到地底圖書館,找出十八世紀時期德國地圖家 Gabriel Bodenehr1673-1765的歐洲城市畫冊 《歐洲的輝煌與權勢》Europens pracht
und macht
。書中畫作可單張拋售,價位在數千克朗。若是整本書出售的話,在全球拍賣會的價格可想而知。

圖片來源

安德斯以橡皮擦擦掉圖書館目錄上的該書記錄。未來若目錄上查無此書登記,電腦系統上也未有書目記錄的話,這本書等於不存在。此外安德斯亦挑中義大利藝術家 Luca Carlevaris1663-1730的威尼斯風景圖畫冊 Le fabriche e vedute di Venezia,該書共有104幀威尼斯風景畫。

圖片來源

安德斯剛得手的這兩本書,啟程前往德國漢堡。這時他已非皇家圖書館手稿部門主管,而是古書收藏家 Karl Fields,準備脫手竊來的珍貴古書。一九九五年十一月,這兩本書透過德國 F.
Dörling 拍賣會售出,售價超過
安德斯的年薪。

早在八零年代,安德斯在德國就有接應,透過此人在拍賣會拋售竊來的古書。到了九零年代,安德斯開始和德國頂尖古書專家Konrad合作。透過Konrad,安德斯偷來的書得以在德國漢堡的國際拍賣會高價出售。Konrad進入Ketterer Kunst拍賣會的時間,和安德斯進入皇家圖書館時間相近。安德斯和國外拍賣會接觸的場合留下位於位於丹麥的假住址,且自稱是Karl Fields。這也難怪,畢竟他和Karl
Fields
關係密切。




瑞典偷書賊(四)

apropå Posted on Mon, February 28, 2011 06:27:32

安德斯六個月後結束工作,Lilliestam已看出這名圖書館員未來大有可為。Lilliestam不曉得的是,安德斯離職時,也帶走價值超過百萬克朗的古書。現在他已經開始經營偷書賊這項副業。

一九八九年,安德斯得知自己當不上倫德大學圖書館史系教授,真是氣炸了。

在安德斯結婚幾個月前,倫德大學公開招聘圖書館史系教授。在所有候選人當中,安德斯年紀最輕,但是他覺得自己勝算最大。結果安德斯並未如願取得倫德大學教職,對他的生涯規畫是一大打擊。他開始透過各種管道和方法試圖扳回一城。他甚至出書細數競爭對手的本事,暗諷校方有眼無珠。但是一切努力只是徒然。不過一九八九年,他在德國找到一個聯絡人,透過此人,安德斯將偷來的其中十一本書脫手售給頗有尊望的拍賣會F. Dörling。

這一年F. Dörling由拍賣會業界龍頭Ketterer
Kunst接手。Ketterer
Kunst的藝術品拍賣聞名世界,這時他們也開始拍賣罕見的古書。接下來幾年,安德斯將成為該拍賣會穩定的古書提供者。而且書籍價格從起初的上萬克朗倍增。

隔年安德斯和律師妻子瑪莉遷居南雪平(Söderköping),擁有法律系學位的安德斯開始在諾雪平(Norrköping)的地方法院任職。儘管從事法律業,但是安德斯仍一心夢想進入圖書館界。這時他參與哥特堡大學的一項專案計畫,有機會進入圖書館古書收藏部門瀏覽。在專案計畫進行期間,安德斯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一九九三年他到德國,透過F. Dörling拍賣會又售出八本竊來的古書。

一九九五年,安德斯成為皇家圖書館手稿部門主管。安德斯從辦公室可眺望Humlegården花園景色。皇家圖書館部門主管是圖書館人夢寐以求的職位。但是安德斯並不滿足。

他的工作包括閱讀歐洲各大拍賣會寄出的目錄,他注意到罕見古書的市場行情不斷上漲。

現在安德斯開始搭著皇家圖書館內部的電梯到四十公尺地底下,地底下有防原子彈的密室,保護圖書館的珍貴古書收藏。他身為圖書館主管,可自由進出取得這些書籍。

這兒有些書可能在四百年來只被翻閱過一次。這兒有些書可能數百年來無人聞問,但是在圖書館外的世界卻是高價搶手貨。對一個偷書賊而言,這就像是每天能自由進出銀行金庫,而金庫裡惱人的監視器都沒有。




« Previous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