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馬格德堡希望瑞典軍支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也深知馬格德堡位於易北河畔,是中歐航運樞紐的重要據點,但他仍決定按照原本的戰略前進,四月三日瑞典拿下奧德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n der Oder,我們一般熟稱的法蘭克福是位於德國西部的梅茵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
馬格德堡大屠殺之後,最重要的影響是致使當時日耳曼諸邦最強盛的薩克森的約翰.喬治一世(Johan Georg I av Sachsen)由原本的中立態度,不得不轉為支持瑞典軍。約翰.喬治一世為人猶豫不決,由於薩克森是最強盛的日耳曼城邦,因此薩克森的立場攸關天主教或新教聯盟的成敗。而他在三十年戰爭中多次變換立場。
1631年九月七日,由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帶領的瑞典軍與薩克森軍隊聯手,在萊比錫附近的布萊登菲爾德與蒂利帶領的天主教軍團開戰,這是史上著名的布萊登菲爾德戰役(Slaget vid Breidenfeld)。
十七世紀,哈根朵夫只不過是個平凡的士兵,但奇特的是他在參與歐洲三十年戰爭(1618-1648)期間,竟有寫日記的習慣。更神奇的是,在過了將近三百多年,他的日記竟然因緣際會在1988年於柏林國立圖書館(Staatsbibliothek zu Berlin)得見天日。一切幸虧愛書人史密特(Gottlieb Ernst Schmid 1727–1814)在1803將私人圖書收藏捐贈給當時的普魯士圖書館(後來成為普魯士文化基金會國立圖書館)。
1908年瑞典畫家卡爾.拉森(Carl Larsson)長七公尺寬十四公尺的巨畫描繪1523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世 .瓦薩(Gustav I Vasa)浩浩蕩蕩抵達斯德哥爾摩城門,畫作高高掛在瑞典博物館二樓寬敞階台牆面上,供世人景仰。畫中,瓦薩騎白馬來到斯德哥爾摩城門前。斯德哥爾摩長老們、主教們和市民扶老攜幼都來迎接國王的到來。長老手執象徵統御斯德哥爾摩的市鑰,屈身將鑰匙奉給國王。瓦薩後方有兩名達拉那農民,跟著歡欣來到斯德哥爾摩共襄盛舉。
此畫為當時瑞典國王弗烈德一世(Fredrik I)的宰相泰辛(Carl Gustaf Tessin)所委託。當時法國風行以動物身體或動物的頭來畫人像。據說泰辛自比是圖中仰頭啼鳴的驕傲公雞,而他的宮廷仕女們就像是他的母雞。Jamie碰巧上個月到Gripsholm城堡一遊時,看到這幅掛在門框上方尺寸並不算大的畫作(如果沒仰頭看很容易就錯過)。當時心中真是五味雜陳。到底該以「純藝術」的觀點欣賞它,或是以平權的角度來看?有些人認為不應以當代的目光評斷古詩、古畫、歷史。但,所有的評斷,除了當代,還能有其他嗎?
當時瑞典官方譴責瑞典人民消費奢侈的進口舶來品。有些時候甚至禁止喝咖啡,而且只有某些特權人士有權利穿戴進口的絲質衣裳。 舉世聞名的瑞典植物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é)派遣學徒們遠赴世界各地考察和採集,帶回了菸草植物、絲蠶、咖啡樹和茶樹,希望能在瑞典培植。由於瑞典寒帶氣候,因此大多不可行,不過菸草種植倒是成功了。
靠瑞典皇宮越近的城堡越是美輪美奐。花費最高昂的城堡當屬「非凡宮」(Makalös)。 「非凡宮」 為加爾迪家族(de la Gardie)所有,有五層樓高,紅磚外牆上有沙石裝飾。這座城堡是加爾迪伯爵(Jakob de la Gardie)與其妻布拉赫(Ebba Brahe)委託來自法國史特拉斯堡的建築師克利斯特勒(Hans Jakob Kristler)於 1635-1643年間建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