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Image

böcker i norden

Jamie Chen (info [a t] jamie (dot) se)

Utför översättningar mellan svenska, engelska och traditionell kinesiska.
(賀版主獲頒瑞典作家基金會全年度工作獎助金!)

老太婆的牙齒Käringtand

[blommor] flowers Posted on Fri, July 03, 2015 14:19:02

(Jamie 攝於斯德哥爾摩小島)

瑞:Käringtand
英:Bird’s foot trefoil
中:鳥腳三葉草 (百脈根)
拉丁文:Lotus corniculatus

鳥腳三葉草是豆科植物,在瑞典有牛奶油之稱,原因是牛兒特別喜歡啃這味。
早期瑞典牛農會刻意在牛隻活動的草原遍灑鳥腳三葉草的種子,讓牛兒們吃個痛快。

瑞典別名:黃冠、貓爪子、聖母瑪利亞的教堂鑰匙、杜鵑鳥的奶油。

Lotus 希臘文(λωτός)意指糧秣,cornilatus 意指動物的頭角。鳥腳三葉草的花苞盛開綻放時,狀似羚羊角。


圖片來源



該來的總是要來

[nyheter] news Posted on Fri, June 26, 2015 12:06:28

你是否也做這種事?

逛實體書店,左翻右看,挑選想買的書,接著拿出手機上網比價,或是拿出手機拍照,回家上網買書。

這種消費者行為無可厚非,畢竟,網路購書便宜多了。

相對的,實體書店成了網路書店的展場,真正獲益的,是免付實體店租的網路書店。

今年六月,位於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百年老字號賀登革倫書店 (Hedengrens)發出消息,表示書店面臨網路書店的低價競爭,營收逐年下滑,若情況再不改善,恐怕今年聖誕節前,就得吹熄燈號。瑞典愛書人每逢聖誕節前夕,逛實體書店買聖誕節禮物的老習慣,或許將成為歷史。在不久的將來,實體書店或許將成為歷史名詞。

有些人喜歡把書店當圖書館,大大方方在書店坐下來,看完一本又一本的書。回家後心想,今天又省了好多錢。

從作家的立場來看,算是白白被讀者消費。畢竟,如果讀者在(瑞典)圖書館借書,作家還有微薄的版稅可領。若讀者僅是在書店翻閱不買,作家的辛勞完全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實體書店也是一大輸家,畢竟書店還得負擔店租、人事費用、水電等等雜項開銷。

哪一天,所有實體書店都關門倒閉,對消費者或許也是損失?

能夠在舒適的店面,瀏覽或許原本根本沒機會接觸到的書籍,體會觸摸紙張的紙感,比啃螢幕閱讀電子書感覺營養多了。

或許我就是這樣一個老派的人,仍偏好紙本書、紙本報紙。當然我也看電子報、電子書。不可諱言,電子書有其優點。

對了,瑞典電腦雜誌Computer Sweden下一期全部電子化,不再印刷實體報紙。

聽說,再過不久,就輪到瑞典大報向電子時代低頭,結束紙本報紙的時代。有人預言瑞典某大報撐不過十年。瑞典記者聽到只讀電子報的讀者說「早就不訂報,看電子報不用錢」說詞,總要氣呼呼表示:如果消費者只想享受免費的新聞,就別想奢求有內涵的報導。報社一再裁員,被大集團併購,只求生存。

另一派人認為,電子時代是趨勢,接受與否,都不能改變它存在且逐日壯大的事實。畢竟,現代人的一天始於瀏覽網路,終於瀏覽網路。

面對時代的改變與衝擊,總有人接受、有人反抗。

或許,再過五十年,紙本印刷將走入歷史。實體書店將走入歷史。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數位化的世紀。沒有紙筆。沒有印刷廠,沒有書櫃。孩子們不需要學習書寫。

在此起彼落的鍵盤聲中,想像絕種的書之重量與氣味。



巴西利的夏天

Dagbok Posted on Thu, June 25, 2015 13:57:32

海藍色的瑜珈廠裡
一個個傷痕累累的靈魂
進廠整修

鱷魚、蝴蝶、兔子
齊向太陽致敬
尋金蛋的旅程

行走於鳥語花香的樹林
掬一把山泉水
灌溉已如沙的心靈

巴西利種子經過兩個星期的靜默思索
總算肯探出頭來
無畏大黃蜂空襲警報



新書上架!雷思瑪雅偵探社第六集《報紙之謎》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Sun, March 29, 2015 14:20:44

《報紙之謎》

書名: 雷思瑪雅少年偵探社第六集《報紙之謎》(LasseMajas detektivbyrå – Tidningsmysteriet)
作者Författare: 馬丁‧威德馬克(Martin Widmark)
繪者Illustratör:海倫娜‧維莉 (Helena Willis)
譯者Översättare:陳靜芳 (Jamie Chen)
出版社Förlag:米奇巴克 (Magic Box)
出版日期Utgiven:2015/04/08
語言Språk:繁體中文 (Traditionell kinesiska)

內容簡介:

警長是小偷,校長會作弊?

近日來瓦勒比日報連續刊登了不實的報導,包括鎮上的警長、校長、托兒所老師,甚至報社主編都遭到抹黑。

究竟是誰在幕後搞鬼?動機何在?

誰又會是下一個倒楣鬼呢?

且看兩位小神探雷思與瑪雅抽絲剝繭,巧設圈套讓幕後的藏鏡人自投羅網!

精采可期!非看不可!

歡迎大小讀者前往博客來網站支持搶購。



飛雪

dikter Posted on Sat, February 07, 2015 12:15:06

上帝打開電風扇,倒出了一大包棉絮。



記憶的港灣

Dagbok Posted on Sat, February 07, 2015 12:05:55

昨天在車上使用GPS想輸入家裡住址,拿著手機,盯著螢幕,竟然瞬間失憶了五秒。萬一,找不到回家的路?

最近重看了一部電影,一直記得影片的結局應該是這樣,丹佐華盛頓明明在橋上就中槍了嘛,怎麼重看Blu-ray版時,他竟然撐到了橋的另一端。我心想,難道當初電影公司拍了兩個不同的結局?東挖西找,翻出DVD舊版,發現還是同樣的結局。

才發現,記憶的不可靠。

生活中,又有哪些事,我記錯了?說不定,一直堅信的某件事,根本不曾發生過?

下回當你說:「我記得……」的時候,請記得,這只是記憶。

最近瑞典電視台播映了一個有意思的節目,四個瑞典家庭打包行李,賣了房子家具,關了店,有的搬到紐西蘭去慢活,有的帶著兩個學齡前的小朋友航海環遊世界一圈,有的到巴西經營旅館,有的去印尼偏遠地區改善醫療環境。

瑞典人遷居紐西蘭,為的是想找放下腳步,找一份生活的優閒,真正的過生活。這對於台灣人而言,或許不可思議。瑞典,不已經是天堂了嗎?難道,天堂外還有天堂?

妳說,搬到鄉下或城市不重要,重點是找到自己的港。



瑞典作家林格倫(二)

[svenska författare] Posted on Sun, January 11, 2015 11:04:12

一九七六年,林格倫在報上瑞典《快報》(Expreseen)發表了一篇文章「獨裁國的巫婆」(Pomperipossa i Monismanien),抗議瑞典的累進稅制。七零年代林格倫因為長襪子皮皮等暢銷童書,成為瑞典文壇少見的繳稅大戶。某天她的一個律師朋友告訴她,她繳了102%的稅。也就是說,賺100克朗,必須繳出102克朗的稅金。林格倫起初不相信,認為這簡直是荒唐。後來她為了這件事,在報上發表文章「獨裁國的巫婆」,抗議瑞典稅制。這篇文章引起廣大迴響與討論,執政四十四年的瑞典社民黨甚至因此下台。

七零年代的瑞典人對於繳稅這檔事可是非常認真,逃稅是莫大的恥辱。一個作家有勇氣發文質疑稅制的不公,甚至獲得民眾的廣大支持,這和林格倫的廣大知名度以及本身也是社民黨人有莫大的關係。

童書不登大雅之堂?

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九一年,四十六年間,瑞典學院一共頒發了半個諾貝爾文學獎給女性。瑞典學院重視女性的程度可見一般。根據內線消息人士指出,瑞典學院某院士認為童書非正統文學,童書作家是沒有真本事寫嚴肅文學的三腳貓。由於瑞典學院內部的一些阻力,因此林格倫未能進入瑞典學院,也未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不過瑞典學院倒是在一九七一年頒發金獎章給林格倫,算是安慰獎?

八零年代,林德倫的兒子拉斯罹患腦瘤,一九八六年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林格倫的孫子在受訪時表示,林格倫一輩子未能原諒自己,當初將初生兒留在寄養家庭。或許拉斯也一輩子未能原諒林格倫當初拋棄他。

凱莎事件

八零年代,愛沙尼亞小女孩凱莎的雙親叛逃蘇聯,凱莎獨留愛沙尼亞。凱莎的雙親兩年奔走,希望愛沙尼亞政府讓凱莎放行凱莎,讓她到瑞典與雙親團員。

林格倫非常關注這則新聞,對於陷入困境的孩子,她通常無法置之不理。後來她寫了一封信給愛沙尼亞外交官,請外交官代為轉交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懇請戈巴契夫為一個無辜的孩子說說話。膠著了兩年的凱莎事件,因為林格倫的一封信,就在一日內獲得解決。

不久後,凱莎乘著瑞典《快報》的私家飛機抵達瑞典。(話說林格倫與《快報》主編斯德姆斯德Bo Strömstedt私交甚篤,通常透過《快報》發表文章。)

當時的瑞典總理卡爾森(Ingvar Carlsson)受訪時表示,蘇聯為何一夕之間轉念,決定放了凱莎,原因不明。重點是事情有了完美的結局。

林格倫在整件事扮演了關鍵角色,但她為善不欲人知,並未向任何人透露此事。後來有蘇聯記者來訪問林格倫。他們表示,全蘇聯有三億人,而林格倫是在蘇聯可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哦。

蘇聯在八零年代與瑞典聯手合作,將林格倫一九五四年出版的《米歐王子》改拍成電影,由後來飾演蝙蝠俠的好萊塢影星貝爾(Christain Bale)等人主演。電影以英文發音,後來配音瑞典文與俄文。該片跨國製作,預算高達五千萬克朗,可說是林格倫在世時,最耗資龐大的林格倫作品改編影片。

這部電影在斯德哥爾摩上映時,包括瑞典總裡、美國和蘇聯的駐瑞外交官全都出席捧場。

巧的是,美國哥倫比亞影業也在一九八八年改拍了林格倫的長襪子皮皮。蘇聯的米歐王子和美國的長襪皮皮,儼然是另一場美蘇大戰!



瑞典作家林格倫

[svenska författare] Posted on Sat, January 10, 2015 18:49:44

2014年聖誕節,瑞典國家電視台播映了一部以作家林格倫為主題的紀錄片。

林格倫生於一九零七年十一月十四日,故鄉在瑞典南方斯莫蘭省的溫莫村。聽說那一年的夏天特別長,到了十一月,仍有熟透的野莓。

林格倫一生中有許多祕密,成了她創作的靈感來源,變成了一篇篇引人入勝的故事,那些故事裡有力大無比的女孩,也有孤單的男孩。

在林格倫出生的那個年代,瑞典仍是農業社會,瑞典女性無投票權。已婚女性在法律上歸屬於丈夫,沒有自主權。婚外情被視為是違法的行為,而沒有婚約之下所孕育的孩子,是令人蒙羞的恥辱。

林格倫小時候家庭環境還算小康,家裡有女僕和長工。父親Samuel August是教會委員,在村子裡是個受人尊敬的人物。林格倫的雙親是虔誠基督徒。林格倫在家排行老二,哥哥Gunnar,妹妹Stina和么弟Ingegerd。

林格倫小時候和哥哥年紀相近,是彼此最佳的玩伴。

林格倫小時候是班上文筆最好的學生,文章曾發表於溫莫村報紙,被稱為溫莫村的拉格洛芙。(拉格洛芙是瑞典史上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女性得主)。

林格倫將小時候所見所聞,所有人事物,全收藏在記憶庫裡。

一九二一年,瑞典女性終於有了投票權,也是全北歐最晚賦予女性投票權的國家。

二零年代,是個新時代,新潮流,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

所有新的潮流,也來到了溫莫村。

一九二一年,林格倫十四歲,逐漸告別歡樂的童年,青少年時期,林格倫覺得自己外貌不如其他女孩,有時甚至因此生氣。後來索性把一頭長髮給剪了,這在當時算是非常前衛的舉動。

小時候的林格倫常去電影院觀賞美國影片。這些美國影片令林格倫留下深刻印象,後來成了她寫書的靈感來源。

二零年代,好萊塢影星瑪麗畢克馥( Mary Pickford)在影片 「Through the Back Door」飾演一個野孩子,在廚房裡養了一匹馬。類似的情節,後來就出現在林格倫的經典作品長襪子皮皮裡。
林格倫中學畢業後,溫莫村報社主編布倫貝(Reinhold Blomberg)讓她到報社工作。主編甚至安排讓林格倫到斯德哥爾摩有名的布倫貝藝術學校上繪畫課,藝術學校是報社主編的哥哥所經營。林格倫在藝術學校上了春季課程。一九二五年,林格倫十七歲,這一年她的生活是旅行和寫作,這正是她夢想的人生。而主編也對這個年輕女記者越來越有好感。

這一年夏天,她帶了幾位女性友人一起去採訪瑞典知名作家愛倫凱(Ellen Key)。她住在瑞典第二大湖瓦特爾(Vättern)湖邊的一棟大宅子裡。

愛倫凱文筆前衛,提倡婚姻必須有愛情為基礎,並且主張愛的教育,反對體罰。

林格倫記得愛倫凱養了一隻聖伯納犬。聖伯納犬後來出現在六零年代林格倫創作的電視影集Saltkråkan,就是小男孩Pelle養的狗「船夫」(Båtsman)。


林格倫青少年時期的摯友Anne-Marie,外號瑪蒂(Madicken)。六零年代,林格倫寫下了以瑪蒂為主角的同名童書,請看板主拙譯《淘氣瑪蒂1:

屋頂上的野餐》與《淘氣瑪蒂2:天使的禮物

》。

一九二五年,報社主編布倫貝近五十歲,已婚,有七個孩子。他開始追求十七歲的林格倫。

隔年林格倫十八歲,懷了布倫貝的孩子。這對林格倫保守信教的父母親是一大打擊,女兒未婚懷孕,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大恥辱。原本在外人眼中完美的家庭,因為林格倫懷孕,而染上了一大汙點。

林格倫不希望連累家人,因此逃離溫莫村,一九二六年,她來到斯德哥爾摩,和幾個女孩一起分租公寓。一個未婚媽媽,一個未知的未來。

隨著瑞典女性有了投票權,瑞典女性運動也開始萌芽,前衛的周刊雜誌Tidevarvet提倡新主張,希望喚起女性的政治熱情,能夠獨立思考,有獨立的主張。當時瑞典知名的女性文人都在Tidevarvet發表文章,包括拉格洛芙、愛倫凱、艾琳瓦格納,以及瑞典第一位女律師艾娃安登。她的專長是捍衛未婚媽媽的權益。林格倫在Tidevarvet看到艾娃安登的廣告,與她取得聯繫,獲得了許多幫忙。

當時全瑞典有不少所謂的媽媽之家,讓未婚女性可以產下孩子。

林格倫原本打算在瑞典生產。她寫信給位於Huskvarna的媽媽之家,表示自己的預產期在十二月,詢問媽媽之家是否可安排新生兒暫居寄養之家,讓她可以隻身回家過聖誕節。

就在林格倫忙著安排生產事宜,報社主編的婚姻也觸礁。主編的夫人聽聞丈夫出軌,因此告他觸犯了招妓法。這下子整件事不僅是恥辱,而且也牽涉到主編的名譽和可能必須付出的賠償金。

由於這場官司,林格倫多次遷徙躲藏。就在她滿十九歲生日的前一個星期,她和主編秘密約在Nässjö的Continental飯店見面。儘管他們刻意約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見面,身分仍被識破。根據後來在法庭上的證人表示,他們認出在餐廳用餐的女孩是溫莫村的林格倫,她當時大腹便便,即將臨盆。

這時律師艾娃安登建議林格倫到丹麥生產。當時丹麥是北歐唯一一個接受女性在不提供身分的情況下得以祕密產下孩子的國家。十一月二十一日,林格倫來到丹麥即將暫時棲身的家庭。這是律師艾娃安登為她牽線的寄養家庭。寡婦史蒂文森太太(Marie
Stevens)和十六歲的兒子卡爾在希望街三十六號(Hoppets
Allé 36)的公寓經營寄養之家。這裡還住了一些寄養的孩子。每個孩子一個月收費六十丹麥克朗。

在當時的瑞典,所有出生的孩子都必須登記在教堂的名冊上。但是在丹麥,母親可以選擇祕密產子,不透露身分。在丹麥國家醫院(Rigshospitalet),每個星期六會安排為前一個星期出生的孩子在醫院附設小教堂受洗。這也是當時社會的縮影,一個道德社會,容不下未婚生子的單身女性。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四日,林格倫在丹麥國家醫院產下兒子拉斯。十二月二十三日,林格倫將拉斯留在丹麥,獨自回到了溫莫村和家人共度耶誕節。

由於林格倫在丹麥秘密產子,聖誕節這種家人團聚的大節日,若是林格倫不出現,林格倫的雙親很難向其他人解釋女兒去處。林格倫為了不讓父母親為難與難堪,選擇放下剛出生的孩子,單獨回老家過節。後來她對此非常自責。

一九二七年一月,林格倫回到斯德哥爾摩,拉斯則留在哥本哈根的史蒂文森寄養之家。

當時斯德哥爾摩到哥本哈根的火車票價五十克朗,是林格倫當時做事務員月薪的三分之一。由於票價高昂,林格倫一年只能前往丹麥四至五次探望兒子,而且每次只能待一夜。

當時住在史蒂文森寄養之家的孩子,通常很早就被家人接回,但是拉斯在寄養之家住了好幾年。

二零年代,許多瑞典人從鄉下來到大城市打拼,斯德哥爾摩住宅供不應求,林格倫經濟拮据,沒有固定居所,經常搬遷。有時甚至得靠老家的雙親救濟。

一九二七年,林格倫做速記員和事務員的工作。

後來林格倫在瑞典皇家汽車俱樂部謀得一職。

一九二七年聖誕節,林格倫接到來自丹麥史蒂文森寄養之家的消息,史蒂文森太太生病,無法再繼續照顧寄養的孩子。最後林格倫決定將拉斯接回瑞典,與她一同住在租來的房間。這一年,拉斯三歲。

一九三零年,紐約股市崩盤後,歐洲也陷入經濟蕭條,歡樂無虞的二零年代已然結束,數百萬人失業。

後來拉斯生重病,住在家鄉溫莫村的雙親才終於點頭答應代為照顧拉斯。

拉斯待在溫莫村的那一年,也與父親報社主編見面。這時報社主編已經再婚,生了更多的孩子。

皇家俱樂部主席史鐸與林格倫墜入愛河,史鐸與妻子離婚,和林格倫共結連理。

林格倫與史鐸結婚後,林格倫順理成章成了家庭主婦。三年後,女兒卡琳出世。

一九三六年,柏林奧運在希特勒的開場下展開。在瑞典大選,有三個納粹黨派參選。瑞典和德國關係密切,有緊密的文化交流。

當時林格倫是犯罪研究員哈利瑟德曼(Harry Söderman)的秘書。瑟德曼有左輪哈利的外號。瑟德曼經常往來於美國聯邦調查局與英國警署總部之間,隨身帶著一把左輪手槍防身。瑟德曼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就懷抱單騎環世界的夢想,後來真的一路從瑞典騎到了印度。旅途中,他收容了一隻猴子,做為旅途上的同伴。後來猴子不慎從腳踏車上跌落,瑟德曼只好拔出左輪手槍,結束猴子的痛苦。

這隻猴子,後來出現在皮皮一書中。

一九三九年,瑞典總理裴爾·阿爾賓·漢森(Per Albin Hansson)向全民宣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瑞典宣告保持中立,不投入戰事。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林格倫開始寫日記。這是她的戰爭日記。

一九四零年,瑟德曼安排林格倫到瑞典國防部的情報單位工作。當年九月十五日,林格倫開始參與秘密國防行動,檢查管制國民信件,防止影響國安的信件內容流出國外。當時有數百位瑞典女性參與了這項安全警察的國防行動,拆閱讀取百姓的信件,以防秘密國安資訊落到德國人手中。

林格倫透過信件檢查的工作,掌握了歐洲戰事的發展。有時她會在日記上摘錄祕密信件的內容。

林格倫的童年好友瑪蒂也在同一個單位工作。

一九四一年十月,林格倫全家搬遷到Dalagatan 46。林格倫可以眺望泰格涅公園(Tegnérlunden)。在這座小公園的長凳上,米歐曾獨坐,思索著自己的孤獨,長嘆。

一九四四年,林格倫將自編的床邊故事長襪子皮皮編寫成書,送給女兒卡琳當生日禮,也將書稿寄給邦尼耶出版社。

林格倫的丈夫史鐸外表英挺迷人,風流韻事不斷,甚至要求離婚。林格倫全心投入寫作,暫時忘卻現實生活的煩憂。林格倫為了孩子,選擇保住婚姻。一九五二年六月,史鐸酗酒早逝。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聯軍登陸諾曼第。

一九四五年,戰事結束。五月二十一日,林格倫的戰爭日記也畫下句點。林格倫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寫了十二本日記。

不識貨的邦尼耶出版社退了林格倫的長襪子皮皮書稿,林格倫轉投即將面臨倒閉的Rabén & Sjögren出版社,長襪子皮皮在一九四五年秋天出版,剛開始頗獲書評家讚譽。接下來一年,開始出現批評的聲浪。有些書評家認為描述一個打赤腳的野女孩的童書乃是神經病患者的幻想之作。有些老師們也怕小朋友們會開始模仿皮皮,變成離經叛道的野孩子。但是林格倫並沒有被這些批評反對的聲浪打倒。林格倫後來也擔任Rabén & Sjögren出版社主編,身兼作家與主編兩職,可說是當時女性獨立運動的最佳表率。

一九七八年,瑞典童書作家林格倫到德國柏林接受「德國書商和平獎」(Friedenspreis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的表揚。當時德國法律仍允許體罰。而林格倫一向以捍衛兒童權利為己任。頒獎單位希望林格林別發表反對體罰的演講《拒絕暴力》。林格倫則表示,若德國書商不讓她發表這篇演說,她就拒絕到德國領獎。

林格倫在德國以德文發表了這篇呼籲父母以愛的教育對待孩子的演說,德國電視和電台直播了這場演講。
同年秋天,兩個德國小朋友隻身來到斯德哥爾摩。他們逃家,表示來斯德哥爾摩投靠林格倫。
這兩個孩子是寄宿在親戚家的孤兒,每天被揍。因此逃到瑞典,希望愛孩子的林格倫能收養他們。

林格倫未婚生子,原本一直是個祕密。林格倫到了七十歲,才向大眾公開此事。她在受訪時曾經表示,假如生命中沒有發過這件事,假如沒有生下拉斯,她仍然會成為作家,但是不會是這麼成功的作家。身為十八歲的未婚媽媽,面對二零年代瑞典保守社會的輿論與壓力,經濟與現實的壓迫,孩子生重病時的無力與無助感,一輩子覺得對孩子的虧欠等等複雜的心情,事隔多年後,在她的作品中可窺見一二。書中在黑暗中感到無助的孤單的孩子,他們身處在一個大人缺席的世界,就像是小時候的拉斯,也像是因為懷孕生子,而必須提前長大的十八歲女孩林格倫。生命的歷練,咬著牙撐過了,就是救贖。



新書上架!雷斯瑪雅偵探社第五集《圖書館之謎》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Tue, November 25, 2014 21:28:55


書名: 雷思瑪雅少年偵探社第五集《圖書館之謎》(LasseMajas detektivbyrå – Biblioteksmysteriet)
作者Författare: 馬丁‧威德馬克(Martin Widmark)
繪者Illustratör:海倫娜‧維莉 (Helena Willis)
譯者Översättare:陳靜芳 (Jamie Chen)
出版社Förlag:米奇巴克 (Magic Box)
出版日期Utgiven:2014/11/15
語言Språk:繁體中文 (Traditionell kinesiska)

內容簡介:
瓦勒比圖書館的珍貴藏書,竟然一本接著一本遭竊。究竟誰有偷天換日的本領,能夠屢次順手牽羊而不被逮著?
遇到這種棘手的案子,當然有請雷斯瑪雅偵探社的兩位小小神探出馬囉!

歡迎大小讀者前往博客來網站支持搶購。



貝殼

Dagbok Posted on Sun, November 16, 2014 15:30:41

憂鬱的空氣,如十一月的濕冷天,
冷泠泠地打上岸。

沙灘上一只貝殼,隨潮汐載浮漂流了多少晨昏
是一場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旅程。
像陀螺似的,拿不定主意,該向地球靠攏,或是向嫦娥投懷送抱。

一身披掛著一回回旅程掃來的戰利品。
下回,再一次海泳,重新妝點門面,或許挑頂寬邊遮陽的墨綠帶紫金邊的海藻帽。
在沙灘,好好享受個午后日光浴。



忽遠忽近

Dagbok Posted on Sat, November 15, 2014 04:08:45

(《微笑的魚》幾米作品)

是否,我們都是在魚缸裡的魚?自以為,在廣闊的大海優游自在。每個人,在自己的魚缸作白日夢。

因緣際會,難得在瑞典能夠聆聽到來自台灣的幾米親臨演講。

幾米感性地為聽眾們朗讀第一本作品《森林裡的秘密》以及讓幾米一舉成名的《向左走,向右走》,現場並播映《微笑的魚》動畫影片。

幾米侃侃而談一場幾乎奪去他性命的大病,如何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與畫風。

生命,如何像快斷了線的風箏。

而藝術,如何讓生命凝於永恆的瞬間,延續未完成的夢境。

是生命的倏忽,讓畫家的筆觸更深刻,態度更執著,腳步更堅定。

緊緊地,握住那繫著風箏的繩。



新書上架!瑞典雷思瑪雅少年偵探社第四集《電影院之謎》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Sat, November 08, 2014 13:18:48


千呼萬喚始出來!
風靡瑞典無數小學生的雷思瑪雅少年偵探社系列終於和台灣小讀者們見面了!
這套雷思瑪雅少年偵探社系列廣受瑞典小讀者歡迎,目前在瑞典已經出版24本,除了2006年改編成電視迷你影集之外,至今也發行了三部電影,第四部電影將於明年神秘登場,令人期待!

雷思瑪雅少年偵探社第四集:《電影院之謎》
(Biografmysteriet: LasseMajas detektivbyå)

原文作者Författare:馬丁‧威德馬克(Martin Widmark)
繪者Illustratör:海倫娜‧維莉(Helena Willis)
譯者Översättare:陳靜芳 (Jamie Chen)
出版社Förlag:米奇巴克 (Magic Box)
出版日期Utg.datum:2014/11/15
語言Språk:繁體中文 (Traditionell Kinesiska)

歡迎大小讀者前往博客來網站支持搶購!



新書上架!林格倫瑞典經典童書《艾米爾》3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Fri, August 16, 2013 23:39:53


書名《瘋狂拍賣會》 (Än lever Emil i Lönneberga)
作者 Författare:阿思緹.林格倫 (Astrid Lindgren)
繪者 Illustratör:比約恩.伯格 (Björn Borg)
譯者Översättare:陳靜芳 (Jamie Chen)
出版社 Förlag:天下雜誌 (CommonWealth)
出版日期 Utgivningsdatum:2013年07月31日
語言Språk:繁體中文(Traditionell kinesiska)

瑞典國寶級童書作家林格倫的《艾米爾》是瑞典家喻戶曉的童書人物,第一部作品於一九六三出版。艾米爾系列迄今已有超過五十種語言的譯本,全球銷售量超過三千萬本,可說是童書界的重量級作品。艾米爾系列之所以能歷經五十載歲月的洗禮,仍繼續吸引新生代的小讀者,除了林格倫創造的這個愛調皮搗蛋的孩子讓人又愛又恨之外,插畫家Björn Borg的精采畫筆成功塑造出艾米爾形像也功不可沒。

根據林格倫的女兒Karin Nyman表示,一九六二年的某一天,林格倫為了安撫哭鬧不停的外孫,也就是Karin Nyman的孩子,因此隨口編造出艾米爾這號人物,成功轉移外孫的注意力。半年後,林格倫開始專心創作,寫出一則又一則艾米爾調皮搗蛋的精采故事。期間,她偶然看到畫家Björn Borg的畫作「約戈登堡渡輪上的男孩」,認為這正是她心目中的艾米爾形像,因此主動與Björn Borg聯繫,希望他為艾米爾系列作品畫插圖。

(「約戈登堡渡輪上的男孩」Björn Borg繪。攝於斯德哥爾摩的林格倫童話故事館「六月坡」(Junibacken))

(「艾米爾」Björn Borg繪,攝於斯德哥爾摩的林格倫童話故事館「六月坡」(Junibacken))


(艾米爾異想天開,將妹妹升上旗桿,讓大人們冒出一身冷汗,其實他真的是一番好意啊。這是林格倫童話故事館「六月坡」收藏的迷你模型。)

在翻譯艾米爾系列期間,為了讓譯文更貼近原文精神,除了造訪了斯德哥爾摩的林格倫童話故事館「六月坡」欣賞Björn Borg的原稿作品之外,更專程跑了一趟位於瑞典南部林格倫家鄉Vimmerby的林格倫童話主題樂園(Astrid Lindgren’s World)。這個童話主題樂園是孩子們的天堂,主題樂園可以逛個兩三天,裡面設有露營區和小木屋出租。每年有近五十萬參訪人數,其中外國觀光客占百分之三十,年營業額超過一億克朗。主題樂園裡除了有林格倫筆下的多部經典作品重現,更有舞台劇的演出。

(艾米爾舞台劇,艾米爾的妹妹Ida和女傭Lina跳舞嬉戲。攝於瑞典南方Vimmerby的林格倫童話主題樂園(Astrid Lindgren’s World)。)


(艾米爾舞台劇,艾米爾和家中男丁Alfred。攝於林格倫童話主題樂園。)


(艾米爾舞台劇,女傭Lina鬧牙疼。攝於林格倫童話主題樂園。)

(艾米爾舞台劇,女傭Lina鬧牙疼,沒錢看牙醫,點子特多的艾米爾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幫她,這辦法到底行不行得通呢?詳情請看艾米爾第三集。攝於林格倫童話主題樂園。)

總之,真的很開心艾米爾系列中譯本終於在艾米爾慶五十周年的2013年於台灣出版。有人說父母總會偏心,特別偏愛某個孩子,我想譯者亦是如此。在翻譯過的童書作品中,艾米爾是我特別喜愛的一個角色。希望讀者們也喜歡這套作品。



新書上架!林格倫瑞典經典童書《艾米爾》2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Fri, August 16, 2013 23:31:05


書名Titel《驚喜市集日》 (Nya hyss av Emil i Lönneberga)
作者 Författare:阿思緹.林格倫 (Astrid Lindgren)
繪者 Illustratör:比約恩.伯格 (Björn Borg)
譯者Översättare:陳靜芳 (Jamie Chen)
出版社 Förlag:天下雜誌 (CommonWealth)
出版日期 Utgivningsdatum:2013年07月31日
語言Språk:繁體中文(Traditionell kinesiska)

親愛的艾米爾啊:

年五月,全瑞典才幫你慶祝了五十歲生日,今年聖誕節瑞典會上映你的新電影,還有還有,你知道嗎?在遙遠遙遠的台灣,會有好多好多小朋友將開始認識你這號瑞
典小淘氣哦!真高興你又學會了一個新語言,而且還是全世界有名的超難的中文呢。看不出來你還會繁體中文耶,真是好犀利啊!



新書上架!林格倫瑞典童書經典《艾米爾》1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Fri, August 16, 2013 22:53:03

書名Titel:慶典歷險記 (Emil i Lönneberga)
作者 Författare:阿思緹.林格倫 (Astrid Lindgren)
繪者 Illustratör:比約恩.伯格 (Björn Borg)
譯者Översättare:陳靜芳 (Jamie Chen)
出版社 Förlag:天下雜誌 (CommonWealth)
出版日期 Utgivningsdatum:2013年07月31日
語言Språk:繁體中文(Traditionell kinesiska)
ISBN:9789862417546

親愛的艾米爾啊:
今年五月,全瑞典才幫你慶祝了五十歲生日,今年聖誕節瑞典會上映你的新電影,還有還有,你知道嗎?在遙遠遙遠的台灣,會有好多好多小朋友將開始認識你這號瑞典小淘氣哦!真高興你又學會了一個新語言,而且還是全世界有名的超難的中文呢。看不出來你還會繁體中文耶,真是好犀利啊!



夏語

dikter Posted on Wed, July 31, 2013 21:45:50

忽見山豬闖過樹林
掩身於城堡一隅 移步輕盈 賞花

來不及抓住的
蝶影
輕輕拓印在夏雨吻過的台階
如時間的印痕 倏忽而篤定

來不及抓住的
夏語
吱吱喳喳於心的角落
如回憶的足跡 輕輕



征服瑞典最高峰Kebnekaise

Dagbok Posted on Wed, July 24, 2013 08:31:52


(經過六個小時的奮戰,終於看到Kebnekaise山頂。不敢相信自己辦到了!)

相較於去年優雅的南法旅行,循著薰衣草花香的鄉間小路遊遍普羅旺斯,造訪酒莊品酒,接著到尼斯沙灘漫步賞夕陽,再驅車前往蒙地卡羅一睹賭城風采,今夏的瑞典北極圈攀峰之旅可說是一次艱苦的旅程。當生命懸於一繩,千呎垂直的山壁貼著呼吸,所謂的未來,不過就是腳下的五公分穩固山石。

攀登瑞典最高峰Kebnekaise,若取難度較高的東線,登山領隊也絕對是必要的。前一晚的行前會議,領取登山攀岩與橫越冰河所需的登山繩索、頭盔(救命恩人)、登山拐杖(艱苦下山的最佳戰友)、繩環、活扣鉤環、安全吊帶等等活命所需的配備。當然吸汗材質的保暖衣物、高過腳踝的登山靴都是必要裝備。

全團近二十人皆是瑞典人,只有我一名台灣代表。放眼望去,一行人大多是身強體壯的瑞典肌肉男與健身女,這才大驚不妙。出發前已有朋友警告這山不是每個人都上得去,不少人行至半途因腳程慢影響全隊節奏而被領隊要求退隊自行下山。也罷,既來之、則安之。當然出發時我還不知道,這攀峰之旅一路上有哪些難關在等著試探我的恐懼。

來到呈九十度直角(!)的山壁前,有北方在地人口音的瑞典領隊開始說明接下來的攀爬路線:「接下來咱們開始使用安全吊帶,用活扣鉤環扣住山壁上的繩環固定點,爬到頂端的……。」

面對前方猶如一堵牆的高聳山壁,心裡的兩道聲音在打仗,一個勸我放棄,一個促我向前。

每一步都是和地心引力的奮戰。忐忑尋得下一顆石頭、踉蹌越過下一座白雪覆蓋的山坡。只要撐過下一步,就有未來。只要熬到下一個休息點,就有希望。

太陽如影相隨,腳下近半公尺深雪如流沙。再往上攀爬,七人為一組以繩索彼此串連,同心協力跨過冰河裂罅。方才山壁上斗大字樣寫著,某某登山客在途中不幸喪命。這冰河夾縫之間,究竟有多少登山客長眠於此?此時前方隊友邁開步伐繼續往前,我被拉著向前、跌倒了再爬起來、向前。

登山拐杖是此行的最佳戰友,助我撐完全程。途中無暇專心欣賞的北極圈內特有的山野花,溪水潺潺,以手汲水,冰涼甘甜,是登山旅者的生命泉源。

(瑞典有句話說:「要等下了山,才算上過山。」此言果然不假。)

山壁間如蜘蛛俠般施展輕空,緊抓繫於山壁的固定繩索,凌空跳躍到下一顆山石,踩定,深呼吸,還活著。腰間安全吊帶和鉤環緊緊勾著鑿於山壁的固定金屬鉤,這發源於阿爾卑斯山的via ferrata 式登山法,讓登山旅者透過吊帶與鉤環如臍帶般與大地之母緊緊相連。山壁是最大的威脅挑戰,也是最穩固的支撐。當生命繫於一繩,懸於空中,往下望去是千呎的蓊鬱山谷,間有白雪點綴,再遠望,是峭拔的巒嶠。「其山惟石,壁立千仞,覽之目眩。」

天藍、水綠,是山風拂過臉龐,是頂上北極鷹英姿盤旋、飛掠而過。再往前看,又是旅程的起點。

(山腳下的Kebnekaise登山休息站。是山友們的物資補給站,也是極圈內嚴寒山區氣候的最佳防衛堡壘。要到休息站,只能靠十一號公車,從Nikkaluokta健行十九公里,即可抵達此站。由於位置偏遠、缺乏道路,休息站的物資運送都是透過直升機。休息站可提供超過兩百人的住宿,為了應付夏天高客量的食事,休息站從冬天就開始囤積物資包括四公噸的麵粉在地下室。山友們天天可以享受到現烤出爐的新鮮早餐麵包,可說比斯德哥爾摩人啃超市冷凍麵包來得幸福多了。)



瑞典林格倫文學大獎

[nyheter] news Posted on Sun, May 05, 2013 11:38:43

(2013年瑞典林格倫文學大獎得主阿根廷畫家Isol所繪的Numeralia,文Jorge Luján,瑞典五月出版)

就獎金數目而言,瑞典林格倫文學大獎乃是全球大二大文學大獎,僅次於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就林格倫文學大獎的國際知名度而言,瑞典文壇所持觀點不一。

對瑞典出版社而言,諾貝爾文學獎與奧古斯特文學獎(相當於布克獎)等於是作品暢銷保證。至於鎖定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的林格倫文學大獎,得獎人的作品在瑞典不一定跟著大賣。

瑞典國寶級童書作家林格倫2002年辭世,為了紀念她,瑞典政府同年設立了林格倫文學大獎,由納稅人贊助獎金五百萬克朗。林格倫文學大獎,今年堂堂邁入第十一年。這十一年來,這世界級的兒童青少年文學大獎得主來自世界各個角落,包括巴西、美國、英國、日本、委內瑞拉、澳洲(已有兩屆得主)、比利時、荷蘭和阿根廷等國。

問問國際出版人,到底林格倫文學大獎的知名度如何呢?

根據最新一期的瑞典書市雜誌報導,荷蘭得主七十歲童書作家Guus Kuijer的出版人Bärbel Dorweiler表示,從事童書這行的出版人、書商和圖書館員等等都對林格倫文學大獎多有了解。這項文學大獎掛了林德倫大名、常被拿來與諾貝爾文學獎相提並論,而且高達五百萬克朗的獎金,這些元素都讓人對林格倫文學獎另眼相看。

隨著主辦單位在今年三月於波隆那國際書展公布今年得主,同樣出席書展的瑞典出版界對於林德倫大獎的知名度則持不同看法。

瑞典第一大出版集團邦尼耶旗下的童書部門主編Eva Dahlin表示,例如2011年的得主Shaun Tan雖然澳洲知名的重要童書作家與插畫家,但是就澳洲出版界人士表示,Shaun Tan獲獎的消息並未在澳洲引起旋風般的大篇幅報導。(筆者有幸於2008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文學與翻譯國際會議上與Shaun Tan有過一面之緣,Shaun Tan靦腆友善又謙虛,令人印象深刻。)

2008年,同樣來自澳洲的Sonya Hartnett獲頒林德倫文學獎,出版她作品的企鵝出版社主編Laura Harris卻未聽過林格倫文學獎。

Laura Harris表示她當然知道林德倫這文壇巨人。今日世界的眼光慢慢聚焦在這文學大獎,除了遴選得主的委員會注重文學品質第一之外,獎金數目當然也是一大焦點。

林格倫文學大獎有助於提升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的國際地位,對於出版社而言,旗下的作家或插畫家獲獎,當然也是與有榮焉,不過得獎對於書籍銷售量是否有成正比的明顯效應,倒是不一定。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委員會注重文學品質第一,並不在乎作家或插畫家是否已有國際知名度,因此所選出的得主經常並非主流的暢銷書作家或插畫家。不過有了這大獎加持,暢銷數字卻未能跟著正面成長,瑞典文化部負責林格倫文學獎頒發事宜的Helen Sigeland認為出版社也應該負起積極打書的責任,不能被動地等著得獎後書籍會自動狂銷大賣。出版界則認為委員會應該推選較有名氣的得主,對於銷量才能有正面效應。

包括今年的得主在內,至今林德倫文學大獎得主共計有五位男士、六位女士與兩個文學組織。林格倫的孫女也是委員會委員之一,代表林格倫家族投票。



印象,天堂(二)

apropå Posted on Sun, November 25, 2012 08:53:41

去年夏天,斯德哥爾摩觀光客雲集的舊城發生了一樁事件,讓義大利人對瑞典人有些微詞。話說有位義大利地方官員在大街上「管教」十二歲的兒子,在旁邊瑞典人眼中看來卻成了虐待兒童。這位小官員因此當場被逮捕,並且在斯德哥爾摩看守所蹲了三晚。

這對義大利人來說真正是文化衝擊。自從一九七九年起,瑞典父母對小孩子動粗就算觸犯法律。義大利媒體報導,瑞典法律之嚴格,連對小孩吼幾聲都算犯法呢。兩星期後,該案進入司法審理程序,法官判決男子揪了孩子的頭髮,算是虐待兒童。不過法官看在男子在等候開庭的期間已經被限制出境,也算受到懲罰,因此就省了罰金一項。儘管瑞典人認為法官從輕量刑,但是義大利媒體仍認為這個義大利家庭到瑞典旅遊,卻因為嚴苛的瑞典司法體系,而經歷了一場惡夢。

2003 年九月,瑞典外交部長安娜.林德在斯德哥爾摩NK百貨公司購物時,遭不明男子以利刃刺傷身體重要部位,隔天宣告不治死亡。這讓人聯想到一九八六年瑞典總理帕梅爾和夫人看完電影後,散步回家途中遭不明男子槍擊死亡的事件。同樣是瑞典高階官員遇刺身亡,同樣是身邊沒有隨扈陪同。隨著安娜.林德遇刺的事件影響,外界不再認為瑞典是個萬事美好的烏托邦。

說到瑞典印象,當然不能不提近年來崛起的瑞典犯罪小說。雖然在瑞典人心目中,提到文學經典可能馬上聯想到林格倫的童書或是去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瑞典詩人Tranströmer的詩作,但是對外國人來說,提到瑞典文學絕對是瑞典的犯罪小說潮當道,其中拉森的千禧三部曲可作為代表。這三部曲在全球創下暢銷奇蹟,不僅改編成瑞典電影,好萊塢也跟上這股千禧熱潮,拍了美國版本。除了犯罪小說不能省的謀殺情節,書中多有男性在生理、心理層次欺壓女性的寫實描述。隨著千禧三部曲問世,在外界眼中原本如天堂般美好的北歐國家,開始有了更複雜的層次,引人想深入探究。

說到瑞典,外國人聯想到的不外乎是社會福利、音樂、文學和電影等等。但是不同的國家,對瑞典也有不同的印象。根據瑞典財經報紙《今日產業》的報導,一談到瑞典,日本人聯想到的是養老制度,義大利人聯想到的是流行趨勢和電影,中國人聯想到的則是清新空氣和社會體系。當然距離也是一個關鍵。歐洲國家對瑞典的了解,基本上會比亞洲國家來得廣。但這並非必然。例如瑞典隔壁鄰居芬蘭,就認為瑞典男人全是娘娘腔(愛打扮、說話輕聲細語、讓女人當家等等)。

瑞典很有意思的教授Hans Rosling常說,瑞典人對於世界的印象還停留在二十年前。比方說,瑞典人還以為非洲不先進,很多人不知道非洲大城也有高樓大廈。除了非洲,瑞典人的亞洲印象大約就停在泰國,只要提到亞洲國家,瑞典人可能以為就和泰國差不多。瑞典人聽到筆者來自台灣(TaiWAN)時,通常會很開心地說:「哦,我也到過泰國(THAIland)呀。外國人瑞典、瑞士搞不清楚,瑞典人以為台灣是泰國。

一切,停留在印象。




印象,天堂

apropå Posted on Sat, November 24, 2012 14:58:18

說起瑞典,你會聯想到什麼呢?

冬日漫天紛飛的白雪、夏日海邊戲水的比基尼金髮美女、誇張的高稅制、令人羨慕的社會福利、Volvo汽車、IKEA家具、Skype和Spotify?或者你以為瑞典就是那個生產鐘錶的小國—瑞士?

(注:1999年Volvo早已將汽車部門賣給了美國福特汽車,2010年福特汽車再將Volvo汽車部門脫手給中國吉利汽車;Skype其中一名創辦人是瑞典人;斯德哥爾摩小子Daniel Ek二十三歲成立Spotify公司)

性,或者說性自由,或許是外界對瑞典人的一般印象,至少就瑞典外交部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是如此。包括日本、英國、俄國和波蘭等國在聽到瑞典時,會聯想到性感的瑞典金髮美女和性自由。

根據瑞典外交部所做的問卷調查,包括瑞典的社會主義、高物價、環保、開放以及中立,都是外界對瑞典的印象。而外界眼中的瑞典人則是拘謹、做事一板一眼及天真等等。

2010年瑞典大選,瑞典選民們把激進右派政黨SD送進了國會,如今,SD受到的支持度儼然超過與溫和黨(M)共組聯合政權的人民黨(FP)、中央黨(C)和基督民主黨(KD)。這個趨勢,是否代表著瑞典社會正在慢慢轉變?

這個月瑞典媒體披露SD國會議員在兩年前公然於市區以種族歧視字眼與民眾起口角衝突,口出狂言稱對方是「死黑鬼」、一旁的女子是「賤婊子」,甚至拿起路旁的鐵桿子準備和民眾槓上的粗野行徑。這段影片公布後,瑞典人看了直搖頭,覺得真以身為瑞典人為恥。雖然這名國會議員已辭去SD黨內職務,但是此人仍然穩坐國會議員的椅子,並堅稱自己的話沒有種族歧視的意思,是別人誤解,而且宣稱自己並沒有說謊,只是失憶罷了。



就在不遠處

apropå Posted on Thu, November 22, 2012 22:13:32

近日,斯德哥爾摩與烏普薩拉之間的火車臨停,交通停擺了一小時。火車或地下鐵因機器與人為因素而誤點,導致旅客的行程受到延誤,應該不少人曾體會過。火車因不明原因誤點,旅客可能是覺得很挫折或者氣惱。這樣的心情與反應,想必大部份人都能夠理解。但是在生氣之前,如果知道火車誤點的原因,或許能夠以更寬容的態度來看待這不在預期內的些許延誤。比方說,造成上述斯德哥爾摩與烏普薩拉之間火車誤點的原因,乃是因為有人臥軌輕生。

根據瑞典國會交通委員會副主席Rådhström在《瑞典日報》發表的文章,近年來瑞典人選擇臥軌輕生的數據有攀升的跡象。最近五年來,平均每年有92個瑞典人喪命於鐵軌上,其中74人為臥軌自殺。根據1997至2011年的數據統計,共有894人選擇在鐵軌上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瑞典,自殺向來是個禁忌話題。瑞典人可以在你面前晃乳擺臀,對於自己赤裸的身體相當自在。但是說起情緒的黑暗面,抱歉,瑞典人可能寧可選擇抱著酒瓶吐露心事,對家人朋友隻字不提。幾個月前,瑞典友人讀中學的女兒的同學就選擇了在地下鐵列車進站時,站在月台上,將身體往鐵軌方向一擲,就此了結自己年輕的生命。事發前一天,她還開心地幫媽媽慶生,送了自己親手織的毛衣。之前,大家都認為這女孩個性外向開朗,誰都沒料到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接下來,又是不滿的旅客因火車誤點而牢騷滿腹、抱怨連連。他們不知道的是,就在不遠處,剛剛發生了一樁悲劇,一個年輕的生命就此嘎然而止。隨著死亡而來的靜默虛無,如響雷般令人驚心。就在不遠處,有個火車駕駛員正處於震驚的狀態。就在不遠處,消防隊員正忙著拾起散落四處、永遠無法再拼湊完整的身軀。



放「馬鈴薯假」囉!

apropå Posted on Sun, August 19, 2012 11:43:09

(圖:Anna Bengtsson,出自Margareta Bengtsson所著《馬鈴薯假》一書)


瑞典的小朋友假期超多,一年365天,其中一百天是休假日,這還不包括周末假期。

除了寒暑假,瑞典小朋友還有春假、復活節假期和秋假。春假又稱為運動假,通常在二月底三月初左右,為期一星期,通常父母會為孩子安排一起去進行滑雪之類的活動。為了不讓瑞典經濟停擺一星期,不同行政地區的春假會刻意錯開。

秋假和春假一樣是一星期,大概在九月底。以往瑞典還是農業社會時,小朋友被視為是經濟勞力,當時的秋假稱為「馬鈴薯假」,大概在一兩個星期左右。

聽瑞典長輩說,鄉下小朋友們對於休「馬鈴薯假」可說是一點也不期待,原因是放假就得到田裡去幫忙採收馬鈴薯。有時候到偏遠地區教書的老師住在學校,順便在學校旁邊種馬鈴薯,這時候小朋友們不僅要幫忙家裡採收馬鈴薯,連老師種的馬鈴薯,小朋友們也得扛下採收的任務,一天工資可能只有區區五角錢。在馬鈴薯假期間,得採收一整年要消耗的馬鈴薯,存放在陰涼的地下室。

隨著瑞典從農業社會逐漸轉型為工業社會,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施行的「馬鈴薯假」也在一九五零年代左右廢除。






背海的女人

dikter Posted on Tue, July 24, 2012 22:21:01

地中海的古老港灣
有阿波羅子民的足跡
羅馬帝國的五世紀興衰,伴隨著海浪刻劃在她石侵的城垛
世代輾轉,歷史之鑰落入法蘭西

背海的女人
頂著風 在耳邊低語
細數往事二三

改朝換代,江山易主
不變的是吻岸的潮汐
一回一回
無視於百年過客的注視
再三



瑞典女超人

[nyheter] news Posted on Sat, May 05, 2012 22:00:14



Jamie前陣子翻譯的瑞典犯罪小說《聽話》(Askungar)作者Kristina Ohlsson四月下旬又有新書出版囉!

這本Paradisoffer(直天堂受害者同樣是以Fredrika Bergman為主角的犯罪小說,是Fredrika Bergman系列第四集。不同的是,隨著Kristina Ohlsson在瑞典與國外的知名度持續上升,書籍銷售量也跟著倍數成長。

回顧歷史,2009年第一集《聽話》(Askungar)精裝版只客氣賣了八千本。2012年第四集Paradisoffer今年四月下旬才出版,短短不到一個月已狂銷近兩萬本,該書也獲得瑞典大報Dagens Nyheter書評家相當高的評價,直呼今年恐怕很難有其他犯罪小說能與Paradisoffer較量。更令人期待的是,跨國製片集團The Nice Entertainment Group已買下Kristina Ohlsson的Fredrika Bergman系列一至三集的影片版權,在不久的未來,就可以看到Fredrika Bergman在銀幕上大展身手囉。

根據最新一期瑞典書市雜誌SvB內線報導,隨著第四集出版,女超人Kristina Ohlsson也將辭去原本從事的國安工作,結束調查員與作家雙重身分,開始當全職作家,專心寫作。



新書上架!瑞典驚悚小說《嘿,好久不見》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Tue, May 01, 2012 19:32:16

好康報報:五月底前於博客來網站購書,可享七九折特價優惠!

Titel書名:《嘿,好久不見》(Kommer aldrig mer igen)
Författare作者:漢斯.寇培爾(Hans Koppel)
Översättare譯者:陳靜芳(Jamie Chen)
Förlag出版社:圓神/寂寞出版社 (Solo Publishing)
Utgivningsdatum出版日期:20120430
Språk語言:繁體中文 Traditionellt kinesiska
ISBN:9789868772731

這本書,連內容簡介都不能先偷看,建議在完全不知情節的狀況下進行閱讀。不到最後一頁,你絕對不會肯甘心放下書本。看完之後,你可能會……。或?或!

看到中文譯本書頁封面時,全身起寒顫。總之你看完書之後就知道啦。

P.S. Hans Koppel是作者Petter Lidbeck的筆名。Petter Lidbeck自1997年開始發表童書作品。2008年以Hans Koppel為筆名出版了社會諷刺小說Vi i villa一炮而紅,瑞典文壇大家都在猜,這Hans Koppel到底是誰。有人還懷疑可能是曾過得過瑞典奧古斯特文學獎的當代小說家Bengt Ohlsson。2010年八月二十五日,Petter Lidbeck總算在瑞典日報SvD上承認,Hans Koppel其實就是他L先生囉。據Petter Lidbeck表示,會選擇以筆名發表小說,有三個原因。一是為了讓小說能得到讀者較中立的評價。也就是說,假如讀者已經知道是童書作者寫的小說,或許會有某些預設立場。二是為了讓自己的角色有所區隔,Petter Lidbeck是童書作家,Hans Koppel是小說家。三則是市場宣傳。瞧,用個筆名,不就讓眾人搔頭猜了兩年嗎?

題外話,2004年Bengt Ohlsson以Gregorious一書獲頒瑞典奧古斯特文學獎。這部小說改編成戲劇,目前正在斯德哥爾摩市劇院盛大演出,由瑞典硬底子演員Johan Rabaeus演出主角Gregorious牧師,快去捧場吧。Gregorious 這部小說是根據瑞典小說家Hjalmar Söderberg於1905年發表的小說《葛斯拉醫生》(Doktor Glas)發展而成,不過主角並不是葛斯拉醫生醫生,而是醫生的眼中釘葛雷格牧師。兩本書時隔近百年,葛拉斯醫生和葛雷格牧師在各自的方格裡表態,誰是主、誰是客,沒有定論。Bengt Ohlsson以此書向前輩Hjalmar Söderberg致敬(挑戰?),也奠定了自己的文壇地位。



新書上架!林格倫【淘氣瑪蒂】系列一、二集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Fri, March 16, 2012 07:36:03


前往博客來網站瀏覽 淘氣瑪蒂1:《屋頂上的野餐》
前往博客來網站瀏覽 淘氣瑪蒂2:《天使的禮物》

淘氣瑪蒂1::《屋頂上的野餐》 (Madicken)

* Författare作者:阿思緹.林格倫 (Astrid Lindgren)
* Illustratör繪者:伊蓉.威克蘭 (Ilon Wikland)
* Översättare譯者:陳靜芳 (Jamie Chen)
* Förlag出版社:天下雜誌 (CommonWealth Publishing)
* Utgivningsdatum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15日
* Språk語言:繁體中文 Traditionell kinesiska
* ISBN:9789862414781


* Titel 書名:淘氣瑪蒂2:《天使的禮物》(Madicken och Junibackens Pims)
* Författare作者:阿思緹.林格倫 (Astrid Lindgren)
* Illustratör繪者:伊蓉.威克蘭 (Ilon Wikland)
* Översättare譯者:陳靜芳 (Jamie Chen)
* Förlag出版社:天下雜誌 (CommonWealth Publishing)
* Utgivningsdatum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15日
* Språk語言:繁體中文 Traditionell kinesiska

兩部瑞典文中譯本新書熱騰騰上架!

好康報報:
三月29日前於博客來網站訂書可享七九折特價優惠哦!

真開心瑪蒂和莉莎這對可愛的姊妹要和中文大小讀者見面囉!

瑪蒂是個怪點子特多的姊姊,常常把天真無邪的妹妹唬得一愣一愣。兩姊妹在六月坡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生活天天充滿驚奇與樂趣。

在教這對姊妹說中文的過程,時常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光,就像林格倫說的:「在大自然懷抱下,毫無拘束,盡情放縱的玩!」
在另一個時空,有個小女孩在田溝裡撈蝌蚪,到大河裡抓螃蟹,赤腳跑在田埂上追蜻蜓,累了爬上龍眼樹睡大頭覺。
秋收時節,一手摀著耳朵,另一手手拿竹竿,竹竿上插著鞭炮,一點火,咻!嚇跑不請自來吃稻米大餐的麻雀家族(這是爺爺教的撇步)。

當你在翻閱這兩本書的時候,是否也會不經意地回想起自己無憂的童年呢?

前往博客來網站瀏覽 淘氣瑪蒂1:《屋頂上的野餐》
前往博客來網站瀏覽 淘氣瑪蒂2:《天使的禮物》



新書上架!『7等於多少?瑞典式創意教育』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Sat, January 21, 2012 07:54:39

(瑞典原文書封面)

* 書名Titel :7等於多少?瑞典式創意教育 (Idébok för föräldrar)
* 作者
Författare:/費德里克‧艾恩&迪歐‧艾恩 (Fredrik Härén & Teo Härén)
* 譯者
Översättare:陳靜芳 (Jamie Chen)
* 繪者/大塚いちお
* 出版社Förlag:阿布拉教育文化 (Abula Press, Taiwan)
* 出版日期
Utgivningsdatum:201107
* 語言
Språk:繁體中文 (Traditionell kinesiska)
* ISBN:978-986-8
6378-9-4

(中文譯本封面)

這本瑞典教養創意書中譯本於2011年七月出版。好奇瑞典式教育嗎?精采內頁:

就以這本書祝福在台灣與世界各地的朋友們新年快樂囉!





冰島書市正火

[nyheter] news Posted on Sun, October 09, 2011 10:45:31


(圖片來源)

想要作家的親筆簽名書嗎?只要在購書網站上註明,購書網站即會派人前往作家住處按鈴,為訂書客戶取得作家親筆簽名。
前提是你住在冰島。

根據《瑞典書市雜誌(SvB)的冰島現象報導,冰島書市數據:
冰島人口:三十二萬
出版社:130家
每年出版書籍:1500本
其中外文翻譯書占:1/3
每年售出書籍:250萬冊
初版書平均印製量:2000本
書市大盤商:0,書商直接向出版社買書,沒有大盤商這回事。
冰島作家協會會員數:391
其中女作家占:
1/3
冰島作家協會會員其中有1/5的作家可以靠版稅為生
冰島標準版稅:23%
書稅: 7% (之前為25,5%)

或許從外界眼光看來,冰島書市是個小市場,但是平均算下來,冰島人每年購買八本書,相當驚人(台灣的數據是4,23本,平均每人每年購書金額1461元,不到國民所得的0,3%,2010年遠見雜誌報導)。

經濟危機徹底搖撼了冰島書商。冰島最大書商Eymundsson旗下有十五家連鎖書店,為Penninn集團所有。Penninn集團又為銀行所有。2008年Penninn集團提出重整要求獲准,在經濟危機中化險為夷脫困。今年再次獲准進行重整。2012年第一季集團將出售,結果可能是子公司分割成個體,Eymundsson可能會別立門戶成為獨立公司。自從經濟危機以來,Eymundsson已經關了兩家連鎖書店。最近冰島書商重整風繼續吹,兼賣書的百貨公司連鎖店Office 1也將進行重整。根據冰島書商公會統計,冰島書市由於經濟危機,售出書籍量減了4%。其他業界最慘的可能銳減90%。

經濟危機讓書商叫苦連天,冰島出版社倒是咬牙撐了過來,冰島文書出版量甚至提高。而且之前書籍送往丹麥、芬蘭或波蘭等地印刷,現在印刷業也回流,在冰島本地進行印刷工作。

1995年,冰島取消書籍公定價政策,讓書市自由競爭,百貨公司削價競爭,讓書商相當吃不消。
冰島書商公會理事長Kristján Jónasson表示這項改變有其必要,因為出版社必須售出更多書籍才行。不過他表示1995年政策改革時忘了一件事,那就是退書系統。冰島零售書商可以將滯銷的書免費全數退還給出版社。九零年代末期,退書率高達80%,目前降到25%左右。

他認為這對出版社而言仍是一大問題,而且是整個書市機制最弱的一個環節。
不過連鎖書商Eymundsson採購經理Bryndís Loftsdóttir反駁他的說法,她表示若書商沒有退書權,就無法冒險購入大量書籍。

自從1995年以來,由於百貨公司加入戰局且採低價競爭策略,冰島書籍銷售量翻了兩倍。不過百貨公司基本上只在聖誕節前大量銷售書籍。Kristján Jónasson認為這是個結構問題,不過各家書商對此深感慶幸。大家一致認為,百貨公司在深秋削價競爭也就夠了。

為了和百貨公司競爭,雷克亞維克的書店也是使出渾身解數應戰。包括加設咖啡館、兼賣旅遊書,而且打烊時間簡直和酒吧比晚。

經濟危機之後,冰島出版社寧可購入便宜好賣的外文書,也不想砸錢出版昂貴的冰島原文書,尤其童書書市更令人擔憂。

近十年來,冰島出版社才開始積極行銷冰島書外文版權。而且在130家出版社當中,只有冰島出版界龍頭、每年出版240本書的Forlagid出版社設有版權部門。根據版權部門統計,版權多售出至德國與北歐國家,不過近年來美國、埃及、中國、日本、韓國等也開始對冰島書有興趣。

成功不是偶然,冰島自2009年起提高對於德國出版社的出版贊助金,幫助推廣冰島文學。

現在冰島書界寄望於冰島書的出口。於下周三登場的法蘭克福書展(10.12 – 10.16),共有兩百本德文版的冰島書籍問世,冰島希望透過法蘭克福書展,讓世界看見冰島。


瑞典書市雜誌(SvB)記者Johanna Westllund冰島報導
陳靜芳翻譯整理



新書上架!瑞典犯罪小說《聽話》

[översatta böcker] Posted on Sat, October 08, 2011 09:00:20

瑞典原汁原味犯罪小說 《聽話》 (Askungar)
陳靜芳譯,
中文譯本2011年五月出版

瑞典原文版本2009年八月出版

書名 Titel: 《聽話》 (Askungar)
作者 Författare: Kristina Ohlsson (克莉絲汀娜‧奧森)
譯者 Översättare: 陳靜芳 (Jamie Chen)
出 版 社: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5/25

瑞典犯罪小說《聽話》 (Askungar)中文譯本五月在台灣出版。希望大家繼續捧場啊。

說到犯罪小說,前幾天竟然在運動運品店遇到瑞典犯罪小說天王曼克爾(Henning Mankell)本尊!我差點沒當場尖叫。在斯德哥爾摩看到瑞典名人是常見的事,重點是瑞典人已經練就了一番不凡本領,非常尊重知名人物,因此大家看到名人都會假裝沒看見,繼續做自己的事。當然瑞典住久了,見過的名人也不少(電視節目主持人、新聞主播、暗殺總理的頭號嫌疑犯、在好萊塢闖出一番名號專演壞人的瑞典演員等等),所以這項功夫練得不錯。因此當時僅以眼睛餘光觀察曼克爾的動向,手邊繼續挑我的腳踏車安全帽。

話題回到《聽話》 (Askungar)作者Kristina Ohlsson。
每天感嘆時間不夠用時,總會納悶她是怎麼辦到的。
翻開最新一期
《瑞典警察》(我想我肯定是得了閱讀強迫症,連這種雜誌都不放過),正好有一篇她的專訪。《瑞典警察》雜誌會訪問這位犯罪小說作家並不奇怪,話說她是左手寫犯罪小說,右手寫國安報告的超級工作狂呢。
以下就是專訪內容摘要:

《瑞典警察》雜誌記者(以下簡稱P):
妳在維也納的工作是?

Kristina Ohlsson(以下簡稱K):
我在OSSE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擔任防恐分析員。會在這兒待滿一年。

P: 這個組織有多少會員國?
K: 包括所有歐洲國家、位於高加索的前蘇聯國家、美國和加拿大等。共有五十六國。

P:這份工作最棒的地方是?
K:在一個國際組織與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人共事,真是一大挑戰。隨著這份工作,我也有機會去許多自己可能不會走訪的國家,像是塔吉克共和國。

P:妳的背景是?
K:我是哥特堡大學和烏普薩拉大學的政治系學生。畢業後到外交部實習。在國防學院當分析員,接著在國家安全警察部門任職五年。

P:妳在國家安全警察部門的工作是?
K:2005年國家安全警察部門公開招聘員工,我開始擔任分析員,不過一開始並不是警察身分。至於我在國家安全警察部門的工作內容,束我無法透露。

P:妳為什麼會選擇這項職業?
K:這可能得從青少年時期說起。我上七年級的時候(國一),老師要我們寫一封信給自己,描述未來的自己。九年級(國三)的時候,老師將信還給我們。我在信上寫著我要當C I A 探員和作家。哈哈!

P:妳也寫犯罪小說,主角是警察局的分析員,分析員自己並不是警察。這角色聽起來和妳很像。
K:我用自己當角色原型,寫書很難不將自己的個性融入書中。我的書中女英雄在故事一開始和我很像,不過現在她已經結婚生子,和我(單身)現況不同。

P:妳怎麼有時間兼顧兩樣工作?
K:我很有效率。我也利用工作休假期間,到處演講介紹我的書。

——————————————————————-

Kristina OhlssonFredrika
Bergman
為主角的犯罪小說至今已有三集。

第一集《聽話》(Askungar,瑞典原文為灰姑娘)2009年八月出版,中文版2011年五月出版。
第二集
《雛菊》(Tusenskönor,瑞典文 2010年八月出版。

第三集《守護天使》(Änglavakter),瑞典文 2011年四月出版。




2011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魔咒終於解除

[nyheter] news Posted on Thu, October 06, 2011 15:45:58

2011年十月六日瑞典時間下午一點,瑞典學院常務秘書Peter Englund推開門向全世界守候的媒體宣布,今年瑞貝爾文學獎頒發給瑞典詩人Tomas Tranströmer (1931.04.15 – )。
頓時聚集在斯德哥爾摩舊城大廣場旁諾貝爾博物館所在地的證券交易所大樓(Börshuset)現場的記者們爆出如雷的掌聲。還有不少瑞典記者感動得頻頻拭淚。

瑞典文界對於瑞典學院今年的選擇紛紛豎起大拇指表示讚賞。
瑞典國營電視台文化組組長 Eva Beckman激動以顫抖的聲音表示,Tranströmer 得諾貝爾文學獎絕對沒話說。Eva Beckman原本以為瑞典學院或許會擔心外界質疑而不敢把文學獎頒給瑞典自家人 Tranströmer,因此她聽到 Tranströmer 得獎消息激動得落淚。

或許就像瑞典SvD報紙文化版主編Kaj Schueler所說:魔咒終於解除。Tranströmer得獎,算是破了兩項魔咒。一是詩人魔咒,二是北歐作家魔咒。上回詩人獲頒諾貝爾獎,已經是十四年前的事(WislawaSzymborska, 1996)。十四年可說創下諾貝爾文學獎詩人從缺最久的記錄。至於北歐魔咒,Kaj Schueler認為瑞典學院刻意避開北歐作家,是有跡可循。一九八六年起瑞典學院特別另外設立北歐文學獎,算是安慰獎。Tranströmer 得過瑞典學院的北歐文學獎,許多優秀的北歐作家也都得過。如今Tranströmer 獲頒諾貝爾文學獎,魔咒終於解除。

瑞典文學批評家 Ingrid Elam 也表示 Tranströmer 得獎是實至名歸,甚至是教人鬆了一口氣!她說她相信瑞典學院一直刻意不頒諾貝爾文學獎給瑞典人。上一回瑞典人得諾貝爾文學獎,已經是一九七四年的事(Eyvind Johnsson 與 Harry Martinsson 共同得獎。由於兩位得獎人「正好」都是遴選出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瑞典學院自家院士,院士們頒獎給自己,消息一公布後相當受到爭議。
)Ingrid Elam 表示她很難想像有哪個國家設立類似的獎項,卻刻意排拒將獎項頒給自家人。而且重點是她認為Tranströmer 得獎卻是實至名歸。若真要批評的話,只能說這個獎應該來得早一點。

話說文壇巨人Tranströmer 自從二十年前中風之後,難以言語。至今與外界的溝通都是透過其妻 Monica Tranströmer。上回在一場文學與翻譯國際會議上看到他們夫妻倆在會場外的公園長凳上享受午後陽光,我和瑞典一位瑞典插畫家前去和 Tranströmer 握手致意,謝謝他的詩,他微笑以對。Monica 也很客氣與我們寒暄閒聊。

今天大批記者們在一點趕到Tranströmer 夫婦家中做即時採訪。Monica 表示,多年大家說Tomas Tranströmer 會得諾貝爾文學獎,講久了,也就不當那麼一回事。今年也一樣,十一點半過後,他們夫婦倆心想今年應該沒有得獎,可以放下心開始準備吃午餐了。他們像其他瑞典退休老人一樣,開始猜著今年獎落何家。沒想到十二點五十六分,瑞典學院常務秘書打電話給Tomas Tranströmer,恭喜他得獎,並且讚揚他的詩作。Tomas Tranströmer 開心得頻頻說著mycket bra (太好了)。

瑞典記者Nils Schwartz 表示,歷年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六屆瑞典作家當中,就國際文壇影響程度而言,只有 Selma Lagerlöf
足以與Tomas Tranströmer 較量。Schwartz 也提到瑞典邦尼耶出版社今年春為了慶祝Tranströmer
八十大壽,特別出版了一部Tranströmer 詩與散文精選輯,相信這本書會是今年瑞典聖誕節的搶手貨。

Tomas Tranströmer 作品集:
* 17 dikter / 詩集,1954
* Hemligheter på vägen / 詩集, 1958
* Den halvfärdiga himlen / 詩集,1962
*
Klanger och spår / 詩集, 1966
* Mörkerseende
/ 詩集, 1970
* Stigar
/ 詩集, 1973
* Östersjöar / 詩集, 1974
* Sanningsbarriären / 詩集, 1978
* PS
/ 詩集, 1980
* Det vilda torget
/ 詩集, 1983
* För levande och döda
/ 詩集, 1989
* Minnena ser mig
/ 自傳, 1993
* Sorgegondolen
/ 詩集, 1996
* Fängelse
/ 詩集, 2001
* Air Mail. Brev 1964–1990
/ Tomas Tranströmer與Robert Bly書信集, 2001
* Den stora gåtan
/ 詩集, 2004

歷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得主:
Selma Lagerlöf, 1909
Verner von Heidenstam, 1916
Erik Axel Karlfeldt, 1931
Pär Lagerkvist, 1951 (我的最愛)
Nelly Sachs, 1966 (猶太裔德國作家,1940年透過Selma Lagerlöf之助逃難到瑞典。1952年歸化瑞典籍。)
Eyvind Johnson與Harry Martinson, 1974
Tomas Tranströmer, 2011



« PreviousNext »